女儿的中文课本里,有一个单元,也就是连续几篇课文,都在描绘中文学校。其中一篇这样写道:“中文学校是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他)。”
第一句话就让女儿犯胡涂:“咦,这是怎么回事?学校是学校,家是家,为什么说中文学校是他(她)的家呢?”我解释说,这是一种比喻,意思是学校好像家里一样温暖舒适。女儿争辩说,这里写的是“是”,不是“好像”;而且学校怎么像家呢?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家是吃饭、洗澡、睡觉的地方啊!在学校和家里都可以玩,但是玩法完全不一样啊......
女儿仔细琢磨了一会儿,恍然大悟地说:“我明白了!写这些字的人就住在中文学校,他(她)的妈妈是一位老师。”接下来的两句证实了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