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主流让人腻烦,那就逆反吧

爵士乐“高雅化”,乐迷众多,中国的爵士音乐节也很多,但水准参差,甚至“挂羊头卖狗肉”,资深乐评人张晓舟专访深圳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策划者阿飞,谈谈爵士在中国发展现状,谈谈什么才是音乐节的质素和个性。
风物

爵士乐往往拥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爵士乐的现场更是无可取代的能量场。

就在这个月,大陆的爵士音乐节此起彼伏。有官方策划主持的大型国际音乐节,也有非官方策划和运作。其中,2011年开始在深圳举办的“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总是以完全与众不同的音乐视野,超前于其他形形色色的爵士音乐节。五年来,其水准之高,风格之多元,都堪称国际水准。

它的策划者涂飞,人称阿飞,是中国的音乐“老江湖”,深圳旧天堂书店的老闆之一,live house B10主持人,电台音乐DJ,各类前卫音乐和艺术的重要推手。我们邀请中国乐评人、摩登天空艺术总监张晓舟,和阿飞聊一聊,谈谈爵士乐在当下中国的状况,一场有个性的音乐节的背后,是一些怎样不甘于主流和保守的头脑。

Pink Freud 在今年的 OCT-LOFT 国际爵士节上表演。摄:空锅
Pink Freud 在今年的 OCT-LOFT 国际爵士节上表演。

张=张晓舟;涂=涂飞

惯性,是音乐发展的保守势力

:2006年,我在广州做过小型的爵士音乐节,也就五六场。有的场次观众只有几十个人。媒体都不知该怎麽宣传,基本上我是在媒体上自问自答。那时候官方的音乐厅也极少有爵士音乐会,广州、深圳也没有正式的稳定的爵士酒吧。

将近十年过去,你的OCT-LOFT国际爵士节已经办了五年,每次音乐节持续时间之长,场次之多,水准之高,风格之多元,应该说都够得上国际水准,在国内是属于超前的,乐迷受众群体有什麽大的变化?

:深圳的乐迷非常棒。不仅仅是爵士音乐节,包括我们的live house B10现场的日常演出,旧天堂书店的各种文化活动和演出,他们都一直跟我们在一起。前些年的看热闹,近两年的看门道,不少乐迷从初哥变成了资深乐迷。还有很多听得比我们策划人还要多的朋友,也加入进来了,每一年他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给我们建议,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他们深度参与的音乐节。

:国内的爵士音乐节,为了市场营销推广和票房考虑,往往得靠“挂羊头卖狗肉”,比如邀请不少流行和摇滚明星参加,比如从小野丽莎、林忆莲,到崔健,也经常参加爵士音乐节,甚至是带点r&b曲风的女歌星都会被邀请参加爵士音乐节,你怎麽看待这个现象?

:北海爵士节也请过郎朗,阿姆斯特丹也请Lady Gaga。请流行歌手参加爵士音乐节可以为爵士乐造势,加大传播力度,扩大影响,这本无可厚非。区别在于国外的爵士音乐节会度身定做一些跨界合作计划,郎朗是跟Herbie Hancock演奏爵士,Lady Gaga 是跟爵士老灵魂Tony Bennett 一起合唱经典爵士老歌,而林忆莲老崔他们仍然是演奏自己的作品,跟爵士乐没有任何交集。这体现的音乐节策划团队的口味和策划能力,问题可不在音乐家身上。

:看来我应该给崔健建议一下了,他这个月底要演广州星海音乐厅的爵士节。崔健的乐手都是爵士乐手,这本来就是他的乐队独到之处。早年他也经常以小号手身份参加爵士即兴现场,包括参加过北京国际爵士音乐节。

或许崔健现在很少练小号了,但至少他可以好好重新编排自己有的曲目,用更多爵士布鲁斯和funk方式去演绎,我知道他比较喜欢法国的小号手Eric Truffaz,既然崔健既喜欢爵士又玩电音,那麽他和刘元等人真应该带个好头,让自己的音乐现场变得更杂更多元。不过,他们可能没有这麽精力,明星的问题是有时候容易屈从市场的惯性

:对,惯性,对音乐的发展来说就是保守的力量。

波兰的乐队 Jazzpospolita 在今年的 OCT-LOFT 国际爵士节上,与乐迷同欢。摄:陈木木
波兰的乐队 Jazzpospolita 在今年的 OCT-LOFT 国际爵士节上,与乐迷同欢。

爵士乐在中国

因为爵士乐在中国缺乏音乐美学,音乐教育,以及受众市场的基础,所以需要一点一点的积淀。能够形成惯性,也说明有了一点基础了。但惯性也会导致同质化,即便从商业角度考虑,也是缺乏新意和卖点的。

:你觉得“爵士乐”这个词有多宽泛呢?是不是必须了解并熟练地演奏美国的标准曲的人才有资格说自己演奏的是爵士乐?

:国内的爵士乐手大部分都是“美国派”,我觉得这跟他们所受的最初啓蒙有很大关係。刘元就很强调美国爵士乐standards,我觉得他主要是针对爵士乐基础教育而言,倒无可厚非,但要注意的是爵士乐的“当代性”,因为你是当代人,“回到根源”实际上容易变成另一种原教旨主义的模彷拷贝,就像中国摇滚早期的“扒带子”一样,这个阶段始终是要过去的。

近些年来中国演出和交流的欧洲乐手也越来越多,一方面这与爵士乐“高雅化”,成为政府和基金会的文化交流项目有关,另一方面欧洲爵士乐本来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强劲发展脉络,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和别的国内爵士音乐节的重要区别是欧洲爵士乐部分很多很新鲜,你如何怎麽考虑和策划的?

:我在深圳电台嘉宾主持了十几年的非主流音乐节目,多年以来一直传播世界各地的各种音乐,在爵士乐方面我对民族爵士以及第三世界的爵士乐生态非常感兴趣。这两年的东欧爵士以及前苏联爵士乐单元的策划,主要来自于近些年自己听的音乐。而同时通过十几年来策划过的音乐活动,认识了很多音乐人,通过他们的介绍和推荐,我们每一年都会有新鲜的面孔出现在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的阵容名单上。

欧洲国家众多,文化差异大,爵士乐落地生根之后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变化。而政府的基金贊助计划井然有序,使得年轻音乐人有各种机会到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这一点非常值得贊赏。而反观美国,这方面的力度就要小得多。

怎麽做小众音乐市场?

:中国的爵士乐唱片出版几乎不存在,但前几年彼得布罗茨曼(Peter Brötzmann)和徐凤霞出版了他们的中国现场,你最近也和leo厂牌合作出版了加列宁三重奏(Ganelin Trio) ,你如何看到爵士乐唱片在中国有限的市场?

:唱片销售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对于小众音乐来说,更不要指望依靠唱片能够赚钱。去年爵士音乐节加列宁三重奏的表现相当精彩,我们的录音,后期製作,设计,包装,推广都花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包括未来即将出版的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合辑,明天音乐节合辑,ruins alone,大友良英这些唱片,我们都没有把盈利放在首要的位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在书店和音乐现场销售,争取能够保证成本回收甚至微利。

小众音乐的市场就是小众市场,对于我们来说,有些事情必须要做,能够保本就达标,如果推广得好一点,能够盈利,那就是惊喜了。退一万步来想,第一个十年卖不掉的东西,说不定第二个十年价格能够翻倍也说不好,所以应该有长远的投资眼光和心态,不要抱有捞一笔就走的幻想。

有“世界第一手风琴手”称号的 Richard Galliano 在今年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上表演。摄: UC大人
有“世界第一手风琴手”称号的 Richard Galliano 在今年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上表演。

:一切都要看自己的兴趣,我一直说你策划的音乐节是个性化的音乐节,这种个性化不是不要市场、背离市场,我觉得恰恰是要追求自己的独特效应,建立自己的品牌。

:没错!那你怎麽看待一个优秀的外国爵士乐手在中国的舞台上演奏《茉莉花》?

:哈哈,这是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rman)屹立不倒的秘诀之一,他还演奏《红太阳》呢。演奏中国民歌,找流行明星跨界,找中国乐手合作......都可能成为外国爵士明星打入中国市场的招数,但很容易庸俗化,而且还未必奏效,因为这容易让人腻烦。

主流容易让人腻烦,那就逆反吧。

不过,我祝你成为深圳爵士土豪,设想一幅美丽的画面吧,在美丽的大梅沙海滩或者深圳市民广场,万人爵士音乐会,请某个爵士明星和郎朗一起演奏《茉莉花》,从宋祖英到小野丽莎到超女,分别以各种唱法演唱《茉莉花》.......

:好怕怕,那我们还是先搞个拉丁爵士版的《小苹果》吧。

读者评论 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