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在美国洛杉矶,7000名高中生一起看了一部电影。那是一部记录片,讲述他们的同龄人马拉拉・尤萨夫扎伊(Malala Yousafzai)的故事。
马拉拉今年18岁,刚刚在英国读完高中。15岁之前,她生活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山区。在那里,很多女孩都没有机会上学,马拉拉的学业也差点半途而废。那是2008年,她11岁的时候,有一个叫塔利班的组织占领了她的家乡。塔利班不准女孩上学,也不让妇女工作,还不许大家看电影、电视、唱歌和跳舞。
和很多人一样,马拉拉觉得不公平。她和父亲一起出席抗议活动,发表演讲,要求有受教育的权利。随后,她为英国媒体BBC写博客,记录在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她写了女校被关闭,男校停课抗议,女校部分恢复等故事。
全世界很多人读她的博客。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找到她,拍了一部记录片。在记录片中,她说:“我没书看的时候真的很无聊。”随后,她接受了更多媒体的采访,呼吁女孩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成了一个知名的社会活动家。2011年,她获得巴基斯坦首届全国青少年和平奖。2012年,她成立了马拉拉教育基金会,援助贫困的女孩上学读书。
子弹穿过头部
塔利班对马拉拉发出很多恐吓信,有的发表在报纸上,有的写在她的社交媒体留言中,有的从她家的门缝塞进来。她没有退缩。
2012年10月9日,马拉拉和同学坐校车回家,在路上被几个蒙面歹徒拦住。在认出马拉拉之后,歹徒们朝她头部连开三枪,其中一颗子弹穿过头部、颈部,停留在肩膀里。她的另外两位同学也中弹受伤。事后,塔利班组织声明是他们干的。
枪声震惊了世界。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巴基斯坦总统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著名歌星麦当娜、安吉丽娜・朱莉等人都谴责塔利班的暴行。马拉拉得到及时的治疗,并被送到英国继续治疗和康复。为了避免更多伤害,马拉拉一家移居英国。
马拉拉在英国上学,刚开始有时听不懂老师讲课,不会做作业,她还会哭。2015年高中毕业时,在普通教育证书考试(GCSE)中,她获得六科A+和四科A的优异成绩。
2013年,马拉拉和英国记者克莉丝汀娜·拉姆合作,出版了回忆录《我是马拉拉:一位因争取教育而被枪击的女孩》。评论家说,除了著名的《安妮日记》之外,没有什么比这本书更能让人遥想战争经历了。
书和笔是最强大的武器
为了表彰马拉拉为争取女童教育权利做出的杰出贡献,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7月12日她的生日,定为“马拉拉日”。2013年的这一天,也就是她的16岁生日,马拉拉在联合国青年大会上发表了演讲。她在演讲中说,恐怖分子以为子弹会让她沉默,但是她失去的只是懦弱、恐惧和无助,得到的则是坚定、力量和勇气。她说,恐怖分子害怕书与笔,害怕教育的力量,害怕女性的声音。她呼吁全世界支持女童教育,“让我们拿起书和笔,它们才是最强大的武器”。演讲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
2013年,马拉拉获得欧洲议会颁发的萨哈罗夫奖。2014年,马拉拉与印度儿童人权活动家凯拉什·萨蒂亚尔蒂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一年,她17岁,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同一年,马拉拉获世界儿童奖基金会颁发的世界儿童奖。
没有折断的翅膀
这部即将在全球上映的记录片,由荷里活著名导演和制片人戴维斯・古根海姆(Philip Davis Guggenheim)执导。古根海姆说,这部电影也是为他正在上学的女儿们拍的。“我的女儿们有时会感到不安全,有时觉得无力发声。看到这个令人惊异的女孩,你一定会受到激励。”
记录片的名字叫《他为我取名马拉拉(He Named Me Malala)》。“他”指的是马拉拉的父亲齐亚乌丁・尤萨夫扎伊(Ziauddin Yousafzai),一位诗人、校长和社会活动家。他没有像当地其他父亲那样歧视女孩,而是对她寄予厚望。阿富汗传说中有一位勇敢的女英雄马拉拉,尤萨夫扎伊给女儿取了同样的名字。
马拉拉曾经想当一名医生,父亲鼓励她说:当医生只能一个人一个人地治病,当政治家却可以把整个国家的病治好。于是,马拉拉立志当巴基斯坦总理。
马拉拉如此正值、勇敢而又能干,有人问尤萨夫扎伊有什么教育秘诀。他回答说:“不要问我做了什么,问我没有做什么——我没有折断她的双翼,如此而已。”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