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鱼、吃鱼与保护鱼

“海洋学家奥尔曾说:“假如我只能说一件威胁海洋健康最可怕、最危险的事,而又是一切问题的根源,那就是人类的无知。””
Newsforkids
儿童新闻 家庭 风物

新西兰总理九月底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宣布,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将在新西兰东北外海,成立面积广达62万平方公里的克马德海洋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的所有捕鱼和矿产的开采活动,这项措施将影响新西兰每年数百亿台币的海洋出口行业,以及难以计数的石油天然气开采的获益。

因此,新西兰政府的这项决定,赢得全世界所有环保团体的赞赏与敬佩,但另一方面也显示,海洋的渔业资源在人类过度捕捞下,许多海洋生物也都濒临灭绝的处境,需要全世界各国政府采取更积极的保护行动才来得及。

在1999年底,即将迈入21世纪时,媒体采访有管理学之父、趋势大师中的大师之称的彼得杜拉克,询问21世纪哪一个产业会最兴盛?结果大师的回答跌破大家的眼镜:“养殖渔业”,因为彼得杜拉克已从各种实际数据中推论:“21世纪海洋的鱼即将被人类捕光,因此人如果还要吃鱼的话,只有靠养殖的!”

事隔十年,国际最负盛名的“科学”杂志,刊登了由欧美跨国学者联合的研究报告警告:“如果过度捕捞以及海洋遭受污染的趋势不变,到2048年,人类将再也享受不到海鲜!”

先不看其它国家状况,对享誉国际,素有世界渔业大国,超会捕鱼的台湾渔业而言,台湾乌鱼捕捞总数从270万尾减至近年每年20万尾不到,去年捕的鲔鱼数量也不到十年前的四分之一,蚵仔减少五分之一,透抽少了四分之三。

全世界华人真的很喜欢吃海鲜,几乎已经到了无所不吃的境界,从最大的、最贵的吃起,鲸鲨、象鲨、蝠魟,鲔鱼、旗鱼、翻车鱼;一直到稀有的鱼种、鱼卵甚至连仔稚鱼、魩仔鱼也不放过。

前一阵子看到旅游杂志的广告宣传:“珊瑚礁鱼类美丽又可口”,差一点没有昏倒,珊瑚礁有海底的热带雨林之称,珊瑚礁鱼类鱼“种”虽多,但是“数量”却很少,生态体系又十分复杂脆弱,“不吃活海鲜,以免吞噬海中热带雨林”是国际保育组织十多年来大力宣传的保育行动,台湾的媒体怎么这么没常识啊?

那么该吃哪些鱼,才能又健康又环保?简单讲最好是选择食物链底层的生物为主,如水母(海蜇皮)、蚵仔(牡蛎)、淡菜、鱿鱼、虱目鱼、沙丁鱼、鳀鱼、鲱鱼、鲭鱼等。

有人会认为,吃人工养殖的是不是对海洋鱼模拟较没有伤害,其实这也不一定,有许多养殖鱼类只能喂食海中抓来的小鱼,比如养殖鲑鱼或鲔鱼,生产1公斤的黑鲔需要20公斤由鳀鱼、鲱鱼组成的鱼饲料,非常不划算。

除了选择适合的鱼种之外,我们更要像新西兰政府一样,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台湾政府在几年前,在强大的民意压力之下,否决了投资达数千亿台币的国光石化公司在彰化海岸设立炼油工厂。彰化云林数千公顷的潮间带以及沿岸成立了中华白海豚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保护中华白海豚以及其它海洋动植物。

海洋保护区的设立,的确对海洋生物的复育非常重要。

比如说,台湾的垦丁地区长期以来就因为海洋生态丰富而闻名国际,却因为过度捕捞和人为破坏,海洋资源恶化迅速。于是垦丁国家公园于2005年在后壁湖沿岸,也就是南湾与猫鼻头两地间的巴士海峡内,成立了面积大约180公顷的“后壁湖海洋资源保护示范区”,而当地的鱼类,就由不到50种上升至现在的400种。

虽然刚开始时当地捕鱼为生的居民很反对,不过这个区域实在不大,而且经过几年努力之后,连示范区附近的鱼也增加了,这些原本反对的渔民,后来也加入了保护的行列。

有人形容,保护区的设立就像银行的设立一样,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就是本金,利息就是繁衍滋生然后扩散出去的生物,当我们留下一个区域可以不要“竭泽而渔”时,渔民反而会有更长远、更丰富的资源可以使用。

海洋学家奥尔曾说:“假如我只能说一件威胁海洋健康最可怕、最危险的事,而又是一切问题的根源,那就是人类的无知。”

的确,当我们愿意留给鱼类生存的空间,同时愿意了解什么鱼可以吃,什么鱼不可以吃时,我们才能够确保我们的孩子还吃得到鱼。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