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决议关切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中欧关系峰会前关系持续紧张|Whatsnew

欧洲议会以532票赞成,75票反对通过一项决议,对中国就七种稀土元素及磁铁实施的出口限制表示关切。
2010年10月31日,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茂镇附近,稀土金属冶炼车间的一名工人走过工厂旁冒出浓烟的区域。摄:David Gray/Reuters/达志影像
大陆 欧洲 政治 气候与环境 经济

端传媒十岁了,邀请你填写 2025 年度用户调研问卷,让我们更了解你的需求,一起走向下一个十年。

  • 完成问卷即可获得十周年电子书、年度调研视觉化报告。
  • 前 100 位完成的读者,将获得“一年份尊享会籍”或等值礼物卡。
  • 随机再抽 100 位用户赠送相同福利。

2025年7月10日,欧洲议会以532票赞成,75票反对通过一项决议,对中国就七种稀土元素及磁铁实施的出口限制表示关切。

该决议虽无实质约束力,但具重大象征意义。决议强调中国对全球稀土供应的“准垄断地位”,并呼吁欧盟执委会及成员国加速推动《关键原材料法案》(CRMA)的实施并启动国内采矿计划、评估稀土元素的最低战略库存水平。决议又要求欧盟在即将举行的欧中峰会上表达这些关切。

此前的7月6日,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欧洲议会就中欧关系举行辩论时曾进行演讲。冯德莱恩提及本届欧盟执委会对中欧问题的立场,批评中国系统性歧视欧洲产品、滥用国家补贴导致产能过剩问题,并称中国利用其稀土储备作为经济杠杆“扼杀国际竞争”。

此外,冯德莱恩批评中国“事实上是在助长俄罗斯的战争经济”。她强调尽管欧洲“不想脱钩”且仍然希望与中国建立“更有意义的伙伴关系”,但“中国如何继续与普京的战争互动,将成为未来欧中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冯德莱恩的批评或与此前中国外长王毅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Kaja Kallas)的会面有关。

2025年7月2日,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暨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拉斯(Kaja Kallas)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面握手。摄:Yves Herman/Reuters/达志影像

中国外交部6月27日宣布,王毅于6月30日起访问欧盟总部,并参与“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还将访问德、法、比三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表示,当前世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甚嚣尘上”,“中欧有必要加强战略沟通、开展协调合作”。当时,中国媒体曾分析称,王毅的出访是为即将在7月底举行的中欧领导人峰会做准备。

不过,《南华早报》7月4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王毅在与卡拉斯的会面中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不希望俄罗斯输掉俄乌战争。该报导指出,“一些参与的欧盟官员对王毅言论的坦率感到惊讶。”不过,据称王毅否认中国在财政或军事上实质支持俄罗斯,“坚称如果中国真的支持,冲突早就结束了”。

《南华早报》分析认为,王毅的说法可能意味著“只要美国持续介入乌克兰,战争的延长可能符合北京的战略需求”,即中国不希望美国抽出空来专注于与中国的竞争。但是,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在乌克兰问题的立场一直是中欧最大的分歧之一,王毅的表态也被视为中欧关系难以取得进展。

除中国在俄乌战争上的立场外,中欧也正陷入多起重大的贸易争端中。

欧盟6月20日宣布,正式禁止中国企业参与欧盟政府超过500万欧元的医疗器材采购项目,理由是“中国长期将欧盟制造的医疗器材排除在中国政府合约之外”。中国财政部则于7月6日宣布“采购预算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时”,应当排除欧盟企业参与。

2025年7月4日,中国宣布明天起要求欧洲主要白兰地出口商提高价格,否则将面临高达34.9%的反倾销税。几乎所有欧盟的白兰地均为法国生产的干邑(Cognac),其对华出口价值每年达14亿欧元。图为中国北京一家酒类商店的干邑白兰地瓶。摄: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同时,中国商务部于7月4日公布,对欧盟进口的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结果,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中国相关白兰地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威胁,并且倾销与实质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商务部又决定对欧盟进口的白兰地征收最高达34.9%的反倾销税。这份调查是自欧盟2024年10月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最高 35%关税后开始进行的。

中国国家电视台央视在宣布对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当天,透过旗下自媒体“玉渊谭天”发布了一则短讯,称“中欧电动汽车谈判的技术部分已经基本完成,只欠临门一脚,关键在于欧方能否展现出相应的政治意愿推动问题的解决。 ​​​”

稀土供应问题亦成关注焦点。有欧盟官员认为,欧洲被迫卷入中国对美国贸易战采取的出口限制中,实际上对欧洲的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报导,在欧洲官员向王毅提及此问题时,王毅未能提出更多解决方案,《南华早报》引述欧盟官员指王毅态度“轻视”。

2023年11月10日,中国河北省保定市定州的一座燃煤发电站。摄:Ng Han Guan/AP/达志影像

此外,在应对气候变迁上,冯德莱恩提及可以与中国合作方式,但双方关系陷入僵局。据《金融时报》报导,欧盟暂缓与中国签署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除非中方承诺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在此氛围下,中欧双方似乎降低对中欧领导人峰会的期望。中欧领导人峰会为中国和欧盟官方最高级别的定期沟通机制,原则上每年一次轮流在中国和欧洲举行。唯2024年的峰会并未如期举行。

依照惯例,中欧双方会在峰会召开前双方会召开高层经济对话为领导人峰会做准备,但据彭博社报导,由于双方存在大量的贸易争端缺乏进展,欧洲已取消本欲进行的高层经济对话。而彭博社又于7月3日报导,中国已将于7月底举行的中欧领导人峰会由两天缩短为一天,报导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会出席峰会,Politico形容峰会“为了保全面子而非取得具体成果”。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今年一月就任以来,中欧曾多次对对方释出善意,欧洲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柯斯塔(Antonio Costa)曾与习近平通话并表示欧盟应“与中国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将成为促进和平、稳定与繁荣的积极信号”,而习近平也于5月表示愿与欧盟“深化战略沟通,增进理解互信,巩固伙伴定位,扩大相互开放,妥处摩擦分歧”。外界原本预期,中欧会在特朗普对外政策的压力下推进进一步合作。

但是,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ECFR)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欧洲对中国有一系列的不满,双方关系中存在一系列不可调和的争端,包括欧洲企业在中国面临的障碍日益增加、中国大量生产并补贴的产品涌入欧洲市场以及中国在俄乌战争中扮演的角色,“欧盟认为中国正成为一个日益具破坏性的国际角色”。ECFR指出,双方继续各说各话的原因“在于中国领导层认为欧洲的关切和要求,是美国施压的结果”,是美国“利用”欧洲来遏制中国的崛起。

Politico则指出,欧盟和美国力图在8月1日重新实施全面关税的最后期限前达成临时贸易协议。为了寻求与特朗普的共同立场,欧盟对北京的语气变得更为强硬。Politico总结,“布鲁塞尔与北京有99个问题——但即将举行的高层峰会一个也解决不了。”

就《南华早报》报导王毅的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仅再次重申中国官方立场,即“中国不是乌克兰问题当事方。对于乌克兰危机,中方立场一以贯之,就是劝和促谈。我们一直在积极推动停火止战,中国的立场客观公正,国际社会有目共睹。乌克兰危机长期化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对冯德莱恩的谈话等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7月9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俄之间的正常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到第三方干扰”,希望“欧方不能只夸大分歧、不谈合作”,“避免把具体问题扩大化、将经贸问题泛安全化。”发言人又指,“当下需要再平衡的是欧方的心态,而不是中欧经贸关系。”

评论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