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Whatsnew

普京访问中国,中俄“背靠背”姿态巩固|Whatsnew

中国认定美国的主要目标就是中国,因而不会放开和俄罗斯的关系。

2024年5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中南海公园出席茶会。摄:Sputnik/Mikhail Metzel/Pool via Reuters/达志影像

2024年5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中南海公园出席茶会。摄:Sputnik/Mikhail Metzel/Pool via Reuters/达志影像

特约撰稿人 周林

刊登于 2024-05-19

#中俄关系#今日俄罗斯#中俄合作#普京#中国外交

5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北京,展开对中国的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这是他“当选”新一任俄罗斯总统后第一次外访。在行程中,他和习近平见面并在中南海会谈,此后他飞赴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在当地和中国军工科技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师生座谈,参观东正教堂,和当地官员会晤并出席“俄中博览会”的开幕式。

此次访问,时值俄军在乌克兰前线取得一定成果,并且在东部大城市哈尔科夫的北面开辟新的战线之际。在行前,普京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支持中国对乌克兰战争的“和平计划”,惟实际在战场上没有看到双方有谈判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此次行程中首次加入了赴哈尔滨的行程。这一选择的象征意义在于,哈尔滨作为中国的“中俄融合”城市,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近的中国大城市,这或许意味着在乌克兰战争压力下,俄罗斯远东地区将进一步对中国在经济上开放——尽管俄罗斯也一直对中国影响在远东地区增强有所担忧。(延伸阅读:《中俄宣扬关系“无上限”,但边境贸易是另外一番景象》

在双方会谈后,中俄发布了《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继续将中俄关系定位在中国外交关系中最高级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并指“当前的中俄关系超越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模式,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性质……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凸显出稳定、坚韧的特质,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这份文件列举了大量中俄合作的内容。

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合作,声明指双方将继续扩大贸易往来,便利双方通关,在物流、海关、工业、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加强合作。其次则是双方的人文交流,包括教育交流、旅游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合作部分,《联合声明》中提到了“反对将文化政治化,反对歧视性、排他性‘文明优越论’,反对部分国家和民族实施‘取消文化’以及损毁拆除纪念设施、宗教设施,推动更多国家认同传统道德观念。”这其中对“取消文化”的反对和“推动更多国家认同传统道德观念”明显是普京时代俄罗斯的东正教保守主义和反同、反身份政治文化正在向中国输送的体现。(延伸阅读:《俄国判LGBT运动为“极端主义组织”,加强打压性少数群体》

在地缘政治部分,声明指俄罗斯全力支持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诉求,并“反对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拼凑封闭排他的集团架构”,针对巴勒斯坦问题,中俄则继续表示“支持在以两国方案为关键要素的公认国际法基础上全面、公正、持久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期待看到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与以色列和平安全共存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这些表态均没有超出之前表态的程度。

《联合声明》对乌克兰战争仅以非常浅的方式简单提及。其提到俄罗斯“赞同必须在充分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基础上解决危机的观点”,“为稳步解决乌克兰危机,必须消除危机根源,恪守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兼顾各国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乌克兰诉求,作为中国对乌政策中仍然认可的原则之一,在此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体现。(延伸阅读:《图解24年春季乌克兰前线危机:新美援终获批,但远水不解近渴》

2024年5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会谈前握手时互相看著对方。摄:Sergei Bobylev, Sputnik, Kremlin Pool Photo via AP/达志影像
2024年5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会谈前握手时互相看著对方。摄:Sergei Bobylev, Sputnik, Kremlin Pool Photo via AP/达志影像

BBC 刊发的评论认为,习近平和普京已经不是“平等关系”,普京明显更有求于人,甚至采取了更奉承的姿态。习近平则相对冷淡,试图继续维持和美欧的关系稳定。不过评论也指习近平为普京提供了相当高规格的接待,暗示了两国的重要关系。

Politico 欧洲版则评论称,普京访问中国时值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刚刚访问北京,并向中国传达了不应在经济上帮助俄罗斯的战争机器继续运转的信号。其引述美国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弗里德 (Daniel Fried),表示普京也担忧北京按照华盛顿的意思行事, 从而努力巩固和中国的纽带。

评论还指出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官方对这次访问的表达有所不同。中国外交部的表态更多强调两国讨论双边关系和“国际与地区问题”,俄国外交部的表态则聚焦在此次访问能够给俄罗斯带来的经济回报上。

4月份时,已经搬迁到柏林的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的主任加布耶夫 (Alexander Gabuev)日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长篇分析文章分析了中国和俄罗斯的“准盟友”关系。

在文中,加布耶夫分析称,乌克兰战争后面临西方制裁,俄罗斯别无选择,只能对中国打开市场,这使得战前欧盟作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日益下降,而中国在俄罗斯经济中日益呈现主导地位——无论是进出口,还是基础工业品来源,还是国际结算体系。从而他认为俄罗斯必然在经济上成为中国的某种“附庸”——他引用普京近年来的公开言论,指俄罗斯上层非常清楚依赖中国的后果,但相比中国,其更担心西方试图“改变俄罗斯”,并依赖中国视为相比之下更不坏的选项。(延伸阅读:《北京「策應」莫斯科?——俄烏戰爭與中美衝突背景下的中俄聯盟本質》

他还指出,在过去数年间,美国和西方盟友一直试图说服中国放弃俄罗斯,但是这一策略不可能成功。其理由是,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态度和特朗普政府并没有本质区别,先前期待的中美关系缓和没有出现,反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科技等各方面限制都在加紧,这让中国认定美国的主要目标就是中国,因而不会放开和俄罗斯的关系。

加布耶夫认为中国和俄罗斯虽然没有实现军事联盟,也不会加入对方的任何一场战争,但是这两个核大国已经实现了“背靠背”的互信,使得西方试图用“反向基辛格方式”挑动其中任何一方转向西方的努力都难以成功。最后他提出,美国和“中俄轴心”之间是一场长时间的竞争,如果要管控这种竞争,那么欧美和中俄同时留在联合国在内的国际体系中利用这一体系博弈,就仍然是必要的。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