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一人游行、留守或离场:公民社会变幻后的大坑西邨拒迁抗议

大坑西邨正在倒数,邨民想法纵有不同,仍共同面对居民抗议的重重困难。

大坑西邨是香港现存唯一私营廉租屋邨,59年过去,邨内残旧失修,重建呼声已逾十年,直至2021年落实重建。摄:林振东/端传媒

大坑西邨是香港现存唯一私营廉租屋邨,59年过去,邨内残旧失修,重建呼声已逾十年,直至2021年落实重建。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传媒实习记者李雯懿

刊登于 2024-04-27

#土地问题#公民社会#香港#城市规划

走入九龙石硖尾大坑西邨的大厦,十室九空,零星居民正背著家当爬楼梯。街坊碰面打招呼, “搬去哪?”、“执拾得如何?”有邨民打趣道,已搬到元朗锦上路的过渡性房屋,几乎一下楼便能碰见大坑西街坊。

大坑西邨是香港现存唯一私营廉租屋邨,59年过去,邨内残旧失修,重建呼声已逾十年,直至2021年落实重建,平民屋宇却改变原来的安置方案——居民要通过资格审查才可在重建后搬回,期间须自行寻觅落脚处。

尽管平民屋宇提供租金津贴,却难平部份居民愤慨:有长者难以租屋,有人质疑平民屋宇欠缺沟通、以法律逼迁,有人不满资格筛查⋯⋯近年有关重建逼迁的群众运动不多,邨民的多番组织请愿成为罕见景象。今年初平民屋宇向拒迁的59户发传讯令,要求收回单位,不少原打算抗争的居民选择离开;亦有十多户上庭抗辩到底,甚至上街游行。

2024年3月15日,是大坑西邨原定搬迁“死线”。过后,邨内未归于平静——留守者卖力讲解理据,“打卡”的游人驻足聆听,还有未及搬离的居民。端传媒访问了坚持留守、选择离去的居民,以及参与争取的前区议员,在重建者冷处理、公民社会瓦解的现实中,这场居民运动怎样走过来,又如何走下去?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