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梅复兴:台湾海鲲舰掷瓶命名,潜舰国造的“高光时刻”?

潜舰是高度复杂、且必须在极为严峻的环境下作业与作战的载台系统,即使很小的设计或施工瑕疵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梅复兴:台湾海鲲舰掷瓶命名,潜舰国造的“高光时刻”?
2023年9月28日,高雄,台湾第一艘国造潜艇“海鲲号”的下水仪式。摄:Carlos Garcia Rawlins/Reuters/达志影像

(梅复兴,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

台湾潜舰国造(IDS)的原型舰“海鲲舰”(SS-711)9月28日举行掷瓶命名仪式,首度对外界曝光。同时,主事者也宣示,明年年底前即可将该舰交付海军,2025年即可加入海军现有的两艘剑龙级潜舰成军服役的行列。这俨然是海军数十年来念兹在兹的建军图腾,也是台湾国防产业的重要成就,更是蔡政府寄予厚望的政绩丰碑,受到社会广大的关注。由于对潜舰国造仍有极大的未知空间,本文谨就可见以及适宜公开讨论的部分略事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海鲲舰还有若干仍待完成的工序。除了海军已解释的电瓶与潜望镜外(依施工工序,电瓶及潜望镜最后才能安装),最明显的应该就是帆罩。帆罩外壳浮起不平整其实并非只有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易出现的所谓“瘦马现象”(薄金属质板置于骨架之上缺乏结构支持,所以看起来松弛),而是因为潜望镜与电侦系统等桅杆尚未安装,目前的帆罩至少一部分只是临时性的,为了配合此次掷瓶命名典礼,所以施工较简易粗陋。

2019年5月9日,高雄海军潜舰国造专用厂房动土典礼,海军在潜艇上敬礼。摄:Chiang Ying Ying/AP/达志影像
2019年5月9日,高雄海军潜舰国造专用厂房动土典礼,海军在潜艇上敬礼。摄:Chiang Ying Ying/AP/达志影像

潜舰设计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