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四问香港暴雨水浸:无关深圳排洪?防洪系统怎设计?能否挡极端气候?

“万一下次是1000年一遇呢?如果硬件设施不能配合,软件措施就非常重要,包括如何及时将信息发布出去。”

特约撰稿人王一善 发自 香港

刊登于 2023-09-10

#水利#排洪#劳工权益#天文台#水浸#暴雨#极端天气#香港

9月7日晚上11时05分,香港天文台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录得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一小时最高雨量——158.1毫米。受台风“海葵”余波影响,这场世纪黑雨长达16小时35分钟,打破了1999年8月23日5小时47分的纪录,政府在8日清晨宣布城市进入“极端情况”。

暴雨狂下造成严重水浸,香港一时变为泽国。多处地区路面水位高涨,一些行人隧道、停车场甚至浸至没顶。当晚,有市民坐上如遇急流的小巴,两边皆是洪水;有巴士入水,乘客要抬起双脚避水;有人车辆死火,要站上车顶等待救援,不少人要涧水回家,险象环生。

8日,由于政府宣布停课但未明言停工,在黑色暴雨警告和“极端情况”生效下,仍有市民冒著大雨和水浸上班。暴雨期间有144人受伤送院,截稿前有至少4宗死亡报告,部分人的死因是否相关暴雨仍然未明。其中于9月8日中午,一名男子被发现在上环海面飘浮,送医后不治。据媒体消息,该名79岁老翁任保安员,疑在当日上班途中遇溺。

这次大雨,造成的水浸灾害在近年香港可谓极度罕见,灾祸成因为何?有多少是天灾,有多少是防灾系统未完善?在日益严重的气候暖化问题下,香港的防洪系统能应付日后的灾害吗?大众对深圳排洪消息争议颇多,到底深圳河与香港的关系为何?港府在深圳排洪前16分钟作通报,对北区居民有什么影响?当交通失灵、城市失常,还应该上班吗?众多的疑问,端传媒透过访问香港天文、水文、建筑、工程专家,以及地区工作者、工会干事等人,尝试摸石过河。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