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深度

中国养老困局:当照护者也开始老去,她们如何承担两个“晚年”?

母亲走后,衰老突然降临。她记得姥姥曾和母亲说,这就像割韭菜,割完上一茬就轮到下一茬了。蔡芳心想,现在是轮到我们这一茬了。

2016年3月17日,中国福建,长者在午餐前在疗养院的食堂祈祷。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16年3月17日,中国福建,长者在午餐前在疗养院的食堂祈祷。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包包 发自新加坡

刊登于 2023-06-04

#养老困境#中国人口

2022年中国全国人口14.12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中国自1962年以来,人口总数首次下降。与人口减少伴生的是,中国老龄化的加剧。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0.8%,即4.8个劳动人口抚养1位65岁以上的老人。按照定义,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标准

国际社会界定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标准:一是进入老龄化,即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联合国标准)。二是进入深度老龄化,其老年人口赡养比达到5:1(学术标准),即五个劳动人口(15~64岁)供养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10年中国将迎来较大规模的退休潮,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老年人口抚养比也将进一步增大。

中国养老体系显然尚未准备好应对人口结构的深刻转变。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社会形成了“9073”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近年来为缓解养老压力,中国官方反复强调退休不久的“低龄老人”在养老体系中的作用。在官方媒体的报道中,多次出现“小老人”照顾“老老人”的事迹,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被视为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的官方宣传典型。

而另一个常被忽视的普遍现象是,无论在养老机构还是家庭内部,从事照顾老人劳动的大多为女性。本文采访的五位女性,年龄介于57岁至69岁之间,都已经到了法定退休年龄(注:中国法定退休年龄目前仍为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她们中,有的是上海的退休教授,有的是五线城市的养老院院长,有的是农村出身、在省会城市打工的保姆,有的则是家庭中平凡的“女儿”。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照护者。

在陪伴老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时,这些女性照护者也在步入老年,她们如何面对被照护者的失能、衰弱和离世?在不同的社会资源、阶层背景下,如何安放自己的晚年?面对独生的下一代,她们对“老去”又有着怎样的感受?

1989年4月日,北京的一个公园里,一群人围著两个下象棋的男人。 欧洲象棋就是源于这种古老的游戏。摄: Turnley/Corbis/VCG via Getty Images
1989年4月日,北京的一个公园里,一群人围著两个下象棋的男人。 欧洲象棋就是源于这种古老的游戏。摄: Turnley/Corbis/VCG via Getty Images

变老的恐惧

探望之后,李牧的心情通常很不好,“这样的长寿,真的难受。我最怕以后像我妈一样躺在床上,这是最痛苦的。”

“说实话,我特别怕老,我都不怕死,但我怕老。”

在一个五线城市的养老院担任院长13年后,57岁的任玲玉(化名)这样告诉记者。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