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陆深度

专访政治学家裴宜理(下):我对中国革命的兴趣,在于它未实现的道路和可能性

如果回到历史上的那些时刻,人们为了更美好的世界而做出巨大牺牲的時候,是否有一些方法,也许令人们最后可以看到不同的结果?

2014年5月21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人重新粉刷中国共产党旗帜。

2014年5月21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人重新粉刷中国共产党旗帜。摄:Chance Chan/Reuters/达志影像

特约撰稿人 李菁

刊登于 2023-04-13

#裴宜理#政治学#专访#中国革命史#中国研究

对裴宜理教授来说,在她多年对中国革命的研究中,一以贯之的主线是了解共产党人究竟是如何动员那些最初看起来非常难以动员的群体。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面对农民与工人会采用什么样不同的技术?人们是抱着何种想法加入共产主义运动,这对中国长期的影响是什么?

同时,令她特别感兴趣的,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书写和改写自身历史的方式。中国共产党认为其历史非常重要,并且其历史是自身合法性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裴宜理,努力理解“真实的历史”,或者说“最准确的历史”,再与共产党所书写的历史进行对照,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了解它们的交集和不同之处,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一个国家只以一种特定的方式书写和重写其历史,是非常危险的。”

在她对安源的研究中发现,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曾经有一种非常理想主义的信念,在1925年之前,与后来的发展不同,革命的暴力程度要低得多。革命在后期发生了许多转变,变成了“阶级斗争”,在许多方面“非常令人失望”,但早期的探索对她来说仍然是非常有力的:“它启发我们去思考那些未曾实现的道路和可能性,而不是在暴力和恐怖中寻找答案。”

在和裴宜理访谈的下篇中,她详述了对这些话题的理解和看法,也讲到研究中国工人运动的契机,最初是如何接触到历史档案,以及一开始的研究成果如何遭到中国资深党史学家的批评。在她研究中国革命初始,曾对此有一种浪漫的感觉,她后来就没有这种感觉了。但她一直尝试思考的是,如果回到历史上的那些时刻,人们为了他们所希望的更美好的世界而做出巨大牺牲的时候,是否有一些方法,也许令人们最后可以看到不同的结果?

点击此处,可阅读本次访谈的上篇。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