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台湾深度

陌生的台湾医院——当独居、双老家庭的移台老年港人患病、入院

活了幾十年,求診、看病、住院,現在這些都要重新學習、適應。

2023年3月5日,林荣基站在铜锣湾书店的阳台。

2023年3月5日,林荣基站在铜锣湾书店的阳台。摄:陈焯煇/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 袁慧妍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3-03-12

#双老家庭#独居#香港老人#香港大离散

2022年10月的一天,一名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医生到林荣基的铜锣湾书店取书。他早前订了书,但书店有些日子没开门。

“之前我病了。肺腺癌,第一期。”林荣基说。
“哦是这样......还好呀,很多人发现时都很晚了。”医师安慰着,并透露他是放射诊断科资深主治医生,主要负责心血管、心脏病等医学影像判读。
“我想请教,化疗以后,吃什么东西好呢?”林荣基乘机请教。

二人聊了几句,交换了联络。医生临离开书店时嘱咐,关于病症的事都可再询问他。

67岁的林荣基于2022年8月发现患上肺腺癌。一个月后,他被就推进手术室,割了五分之二个左肺,并留院8天。术后一个月,他常常觉得人很易累,“呼吸的氧气不够,走楼梯会喘,我都避开楼梯了。”不过走平路走得久,伤口也会痛,他就吞下止痛药,1天吃3次,药力使他精神欠佳,“有时书店很静,没什么人,就索性早点关门、休息。”

林荣基于2019年移居台湾,铜锣湾书店于2020年在台北重开。这些年,他一直独居。性格使然,他觉得自己能撑过来,就不会打搅朋友。出院那天,他骗朋友已有人接送,然后独自走了十数分钟的路,回到书店。

“不想烦人,我一向都是这样。”林荣基说。

台湾,是近年不少香港中老年人移居之地——发展第二人生也好,退休养老也好,这里的语言、文化,看似跟香港最接近了。不过,人上了年纪,病痛也一并来移居过来,他们才发现,原来对台湾的医疗制度和运作都很陌生——不懂上网预约求诊、家人要共同住进医院陪病、不清楚健保以外的收费,还加上语言用词的文化差异等等。

活了几十年,现在这些都要重新学习、适应。

2023年3月5日,台北,林荣基在铜锣湾书店内吃饭。
2023年3月5日,台北,林荣基在铜锣湾书店内吃饭。摄:陈焯煇/端传媒

对异地医疗的陌生感

2022年10月底,林荣基到台北马偕纪念医院覆诊,当天早上同时要见内科和外科医生。

他比预定时间早到,刷健保卡登记之后,在医院内绕了一两个圈,就迷路了,找不回那个指定的大楼。“福音楼在哪里呀……”他拿着印有覆诊资料的纸张,站在走廊中间自言自语,左望右望,见到医院志工,就拉着来问。志工指示他“前面就是了”,但他反复走了两三遍,还是找不到,“觉得指示有点乱……”

好不容易找回那个诊疗室,他在外面看着电脑萤幕的轮筹号码,同时研究一旦错过了号码,要等多久才可“插队”见医生。

这不是林荣基预想过的台湾新生活。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