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

台北大空袭电玩以外的历史(上):“二战谁来炸台湾”实为叙事之争

“所有战争都会打两次,第一次是在战场上,第二次是在记忆里。”

台湾首度主打二战背景的电玩《台北大空袭》,讲述美军1945年5月31日轰炸台北的事件。

台湾首度主打二战背景的电玩《台北大空袭》,讲述美军1945年5月31日轰炸台北的事件。图:迷走工作坊

特约撰稿人 廖英雁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3-02-16

#台北大空袭#台湾历史#二战

(廖英雁,自由撰稿人,关注海巡执法、国防军事、历史研究)

“所有战争都会打两次,第一次是在战场上,第二次是在记忆里。”

2023年春天,台湾“迷走工作坊”改编自同名桌游的《台北大空袭》电玩,在众多爱好者累积的长久期待下,终于顺利上市。二战期间盟军空袭台湾各地的历史(包含1937年苏俄志愿军空袭台北、1943年中 - 美飞虎队空袭新竹飞行场),再次掀起讨论。而预告片里的上述引言,出自2016年南加大教授——越南籍作家阮越清——《不朽:越南和战争的记忆》书中名句,则恰如其分的为这段过去作出注脚。

回首前尘,二战期间同盟国(以美军为主)轰炸台湾的集体记忆,确实曾经在戒严时代(1949-1987)遭受漠视,直到1987年台湾解严后,才重回文艺创作与学校教育的领域,逐步取回话语权,并在近年来得到较多的关注。在《台北大空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此时此刻,如果只用平庸的“党国洗脑”二分法来理解这段从遗忘到复兴的过程,其实是很可惜的。

大中华史观忽略台湾,历史老师自己也没观念

1945年终战、国府来台,仿佛成了一条禁忌的界线,在此之前的台湾史,无论好坏功过,包括二战同盟国攻击台湾的内容完全空白。

1998年,台湾流行歌手伍佰(吴俊霖)推出歌曲〈空袭警报〉,描述美军二战轰炸台湾,批评“这款的代志,学校拢无提”。出身嘉义乡下的伍佰,生于1968年,在他成长的戒严时代,学校教育确实不曾著墨台湾二战空袭史。不提,是因为立场的隔阂;隔阂的来源,可追溯自1895年日、清两国签订《马关条约》,让日本合法统治台澎,甚至在1930年代开始侵略中国后,也将台澎人民拖入战事里,沦为同盟国砲火相向的敌区。

从1895年到1945年间,中华民国所统治的中国大陆、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澎地区,各为其主,产生了相异的战争记忆。中国来台的军民,经历“对日抗战”,背负著在神州大陆流浪逃难的伤痕,心中的战争阴影是“鬼子”飞机与日本皇军。至于台澎民众同样被战争波及,经历的却是“大东亚战争”的军国主义宣传、募兵、物资配给与征伕从军,噩梦的内容是战争后期“疏开”时美机的轰炸火雨。

曾经由命运摆布,互为寇雠,又在战后被仓促划入同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下,这样的记忆差异,原本可以在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互相理解、互爱重生,偏偏随著国共内战失利、国府退守台湾,先后颁布《动员戡乱临时条款》与《戒严令》,失去了包容对话的良机。

在长达36年的戒严期间(1949-1987),高中职以下学校教材由国立编译馆统一编撰,历史教材紧守(1949年沦陷前)中华民国的、巨观的角度,讲述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庆大轰炸”、国府抗战,以及盟军反攻过程。而1945年终战、国府来台,仿佛成了一条禁忌的界线,在此之前的台湾史,无论好坏功过,包括二战同盟国攻击台湾的内容(如潜艇封锁、战机空袭)完全空白。一切在地、微观的叙事角度,就此消失于戒严时代的历史课程里,直到1987年政治解严、本土意识抬头、教育松绑,台湾史才冲破大中华史观的藩篱,在1993年教育部修订〈国民中小学课程标准〉后,重回国中小的课程里。

1997年,当时的“认识台湾”系列教科书首开先例,重新提及日治(据)时期台湾史,作功过并陈的介绍。尽管如此,昔日大中华史观跟生活环境之间的巨大落差,仍留下了后遗症。例如1997年9月20日《中国时报》曾于第14版报导〈乡土考题“空袭”,历史老师漏气〉,叙述当时彰化县某国中段考考题“二战哪一国轰炸台湾”,不只有学生把答案误认为“日本”,最离谱的是连该校的历史老师也弄错,然后“见笑转生气”(编按:台语指恼羞成怒)辩称这只是乡土教育的内容。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