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解封大陆深度

急诊科医生亲历的北京感染高峰:最多时,一天开出十几份死亡证明

人们病过了,或者死去了。接下来即使可能有第二波、第三波感染高峰,梁雪涛觉得,“应该不会像过去一个月这么惨烈了。”

2023年1月2日,北京一家医院的急诊室,一名患者睡在轮床上。

2023年1月2日,北京一家医院的急诊室,一名患者睡在轮床上。图: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远 发自北京

刊登于 2023-02-01

#感染海啸#医疗挤兑#中国式解封#解封

【编者按】1月31日,北京疾控称人群已建立起临时免疫保护,未来至少3个月内再次流行的风险较小。从2022年12月初动态清零退场,至2023年1月下旬,中国大陆全境几乎同时被Omicron感染海啸席卷。过去的两个月,各地医疗机构以惨烈的方式承接了陡峭的感染曲线下蜂拥而至的Covid-19就诊患者,最艰难时不得不将全部科室征用为“呼吸科”。因政策断裂而被放弃的感染上报机制,如今仍未重建,医护们只能通过接诊病患的数量和开具的死亡证明,推测感染高峰是否已经结束。

病人和家属都没见过梁雪涛的脸。提起她时,他们说的是“一个个子小小的女医生”“一个戴黑框眼镜的女医生”,或者更模糊一些,“一个人很好的女医生”。

Omicron感染潮爆发后,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医生梁雪涛每天要在白大褂外再套一件天蓝色隔离衣,在手术帽和N95口罩外再罩一个透明面罩。她的脸几乎被全部遮住,只露出黑框眼镜后一双圆圆的、微微凸起的眼睛。

过去一个月,这双眼睛见证了北京的感染重症高峰到来、过去。以她所在的急诊科为例——

第一周:病人渐多,重症增加不明显,中青年居多;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