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终专题大陆深度

逝去的不只是南周,记《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十周年

“可能像我们这些人声援它,也是对自己青春时代的致敬。”

2013年1月3日,《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

2013年1月3日,《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摄:Bobby Yip/Reuters/达志影像

特约撰稿人 秋 发自新加坡

刊登于 2023-01-02

#南周献词事件#新闻审查#新闻自由

【记者按】——中国梦,自由梦,宪政梦|2013新年献词(未删改版)

2013年1月2日晚,部分南方报业的记者、编辑在微博抱怨2013新年特刊出版几经曲折,献词本身和报道内容被广东省宣“非法”大幅删改,并以公开信的方式将其公之于众:在《南方周末》所有相关版面已经签版定样、一线编辑记者均在家休假、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广东省委宣传部人士指示对新年特刊做出多处修改和撤换。

事件在群众间引发巨大共鸣,并伴随着“庹”字的发酵,形成大规模网络声援。巨浪持续四天,最终以宣传部门责令南周抗下所有罪责告终。

对于被压抑许久的南周记者们而言,这无疑是在砸祖宗牌匾。消息同步扩散在微博上,群情愈发激愤,汇聚成线下持续三日的声援行动。

华商报发表的评论《“新年献词”何以成为公共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南周事件爆发的原因:这些献词延续的是一种中国文人的议政传统,表达的是对国家建言、关切民众福祉的一种情怀。也因此成为中国知识界和传媒界的一个独特现象……2013年其包含新闻献词的版面,在编辑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主管者篡改,并发生一些致命的文字硬伤,会引起该报人士及读者的大范围批评。

在微博时代,事件本身犹如星星之火在几天内燎原到千家万户。不少用户自发将头像换成灰色的“南方周末”图标,图标右下角点燃的红蜡烛,则成了这场连续剧里唯一一抹色彩。

不同于微博上关于此事的细节已被埋入坟墓,在其他平台上还有些许痕迹,十年前的低像素照片如今看来依旧震撼人心。时不时还有人零星留言“南周(事件)已经过去十年了,还有人记得吗?”

举牌上街声援的人大多成长于上世纪80年代,正值共产党统治时代下难得的开明时期,孕育在思想的春天里,“走出去就能感受到自由的空气,有蓬勃向上的活力”。

另一部分主力是大学生。他们大都在2000年前后开始接触《南方周末》,具体的报道内容几近模糊,留下的唯一印象是:它敢说真话。在1999年的南昌德国牙医案中,报道此案的南周记者获得南昌大学新闻系一位学生的义务帮助,原因是“我是捧着《南方周末》和《中国青年报》读大学的。”

在党报、日报的媒体格局下,这样一份报纸承载着人们对言论自由的“美好幻想”。它生于1984,却与《真理报》模式完全决裂,并成为架在知识分子和民众之间的一座桥梁,牢牢植根着“启蒙”与“不说假话”的理念。在遭遇风波时,广东省的一些老领导甚至把停不停南周看成是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

即便有诸多限制、无法直接发表反对的声音,但在中国,“它仍然是敢言的代表”——潜台词是,如果连这样一个媒体都不能容忍、不允许存在,由此爆发的愤怒再巨大也不为过。

回过头来看,如果2013年的政治换届是转折性的时间点,那南方周末便扮演了风向标的角色,南周事件本身也成为市场化媒体走向衰亡的序幕。

当然,或许连市场化本身也要打一个问号:是否只是包裹着市场外衣的政府喉舌,像海边堆起的沙丘,经不起浪花的翻涌。毕竟,在充满理想主义的报社内部,也不可避免地维持着官本位的传统。

另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从报道新闻变成新闻本身,已经是媒体的悲哀。

十年,也是一步一步愈走愈远的过程。

2013年1月9日,广州《南方周末》办公室外,警察将《南方周末》的支持者与谴责《南方周末》的民众分开。
2013年1月9日,广州《南方周末》办公室外,警察将《南方周末》的支持者与谴责《南方周末》的民众分开。摄:Bobby Yip/Reuters/达志影像

雪崩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2018新年献词

2013年1月2日,在云南丽江的白沙古镇,即将成立满十年的南方都市报深度部门在小镇里开年会。从客栈的“观雪房”向远处瞭望,阳光穿过云雾缭绕的雪山,打在岩石的纹理上,反射出淡淡光辉。5596米的山峰上,沉积在扇面山脉上的积雪好像有些松动。

“雪崩”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晚饭中途,一位旁听年会的南周记者从微信群得知新年特刊被改得面目全非,有90%左右的内容或被删除,或被修改为对共产党政权的赞美。前往饭店的路上,他鼓动在场的南都同事发微博揭露此事。南周新闻部的责任编辑跟着转发消息,并声称不会为当期报纸负责。

2003年,南都深度对话栏目开创,首开都市报做深度先河,一个月后便诞生了《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与社会合力推动收容遣送制度废除。报道此案的两位记者,就是因为受到南周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的感召,才双双从地方媒体副总编的职位辞职,选择来到南都当普通记者。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