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解封大陆深度

中国式解封:断裂的防疫政策和失序中的人们

断药、囤药,医疗挤兑、医护感染⋯⋯中国准备好面对后清零时代吗?

2022年12月13日,北京,顾客寻找药品应对疫情爆发,药店内空空如也。

2022年12月13日,北京,顾客寻找药品应对疫情爆发,药店内空空如也。摄:Ng Han Guan/Reuters/达志影像

端传媒记者 李一 陈姝玥 实习记者 莫然 佟琪 特约撰稿人 Matthieu Zhang 刘问昭 发自北京 香港 新加坡

刊登于 2022-12-16

#封控抗议潮#解封#动态清零#躺平

【编者按】中国防疫政策一夜之间急转弯,从坚持近三年的“动态清零”调整为事实上的“躺平”。大规模感染也在“新十条”发布的同时爆发。布洛芬、连花清瘟等常见退烧药在放开政策公布前两天便已售罄,民众不得不在无药状态下生熬过39℃以上的高烧和疼痛;医院内感染也已是公开的秘密,不少医院门前写明“本院医护人手严重短缺”;宣传系统不停告诫民众“非必要不去医院就诊”,以期减少医疗挤兑的发生。然挤兑已初现,为填补医护人手的空缺,离退休医护人员被紧急征召,医学院规培生被要求与住院医师一道高强度运转。清零三年,中国大陆正在混乱与无序中第一次集体直面病毒,“这一切只是开始”。

北京12月初的深夜温度已到零下。尽管开了暖气,彭杰在屋内还是浑身发冷。为了通风,他把窗子开了条缝。以往过冬,在充斥着暖气的屋内,短袖卫衣便足够,下身则是舒适的短裤。当下,仅靠这身衣物已不够御寒,他特意穿上厚实的鞋袜,套上加绒牛仔裤,钻进毛衣和羽绒服。夜晚入睡前,棉被上压盖一层厚衣物。

几天前,彭杰看见白色的抗原测试盒出现了两条线。体温自然也突破高温线。发烧后,彭杰睡不踏实,浅眠易醒。或许是因为喝了很多水,深夜总得起身去厕所。从棉被中钻出来,他打着寒颤,出房门前特意戴上口罩。

“发烧能有多恐怖呢?”以前彭杰不以为意,觉得感染的后果不足挂齿。他快30岁,除了偶尔会胃疼,身体没什么大毛病。这一次,身体在感染后给予了诚实的答案,“头疼,要炸开的程度。让你起不来,你得费很大劲儿。就像仰卧起坐做多了起不来似的。”彭杰的声音发哑,语速比往常慢了点。一些略为夸张的感受也占据他的头脑。“今天还流鼻血了。大家都说是因为干燥。我第一反应是,我不是要死了吧?”

中国大陆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在2022年年末突然180度大转弯。官方花费三年时间,打造出一套繁杂的防疫系统,创造出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无疫”时空。原本捆绑住每一个人的防疫锁链,一夜之间松绑、断裂。随之而来的,是难以估量的传染规模。一刹那,人们发现,不少朋友、同事、邻里、家人突然都“阳”了。“大家都是这个心态,坐等阳吧。”彭杰说。

与此同时,官方公布的确诊数字却在一步步下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官方感染数据分为“确诊者”和“无症状感染者”。Omicron病毒在今年成为主流毒株后,无症状感染人数占大多数。12月14日,中国国家卫健委表示,核酸“愿检尽检”,因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检测核酸,无法准确掌握实际数量,宣布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人数。

“放开政策的激进程度,让人目不暇给。从严防死守,到现在一点儿都不管,步子跨得特别大,没有任何过渡。”一位北市民气愤地说。疫下三年,这似乎是中国大陆第一次集体面对病毒。

2022年12月15日,北京,社区内的核酸检测站逐渐关闭。
2022年12月15日,北京,社区内的核酸检测站逐渐关闭。摄: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整个世界变了模样”

感染后,他压根没打算告诉社区,“我怕被装门磁。”事实上,社区也不想再接烫手山芋。不少人发现,自打放开后,微信群组里的社区工作人员近乎隐身。不少居民被社区工作人员告知:“阳了不用告诉我们。”

让彭杰意识到“解封或许真的开始了”,是他发现可以堂食的那刻。

北京在10月进入新一波疫情,这是首都自20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彭杰住在朝阳区,那是病毒最先侵袭的区域。两个月内,北京官方确诊数字从几十爬升至几千。

过去两年,从限制个体流动、封楼、封小区到封城,“封”是官方控制疫情最惯用的手段。若出现阳性个案,包括餐厅、商场等公共场所,也会在第一时间关停、消杀,迎接漫长和不可预期的停摆。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