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不重磅记者自留地深度

潮汕大院深处,祭祖仪式上的主人、客人和无名“福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中国潮州市内一所大宅。

中国潮州市内一所大宅。摄:David Henley/Pictures From History/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端传媒记者陈姝玥

刊登于 2022-09-17

#不重磅记者自留地#社会性别

“不重磅的记者自留地”是端传媒新开设的专栏,由来自不同地区的记者轮值书写。这些故事也许并不重磅、也非必要,却是记者生涯中,让我们心痒难耐、不吐不快的片刻。我是本次值班的记者陈姝玥,这是来自潮汕的一幕。

“春祀秋尝,遵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这是2020年,农历庚子年十一月初六,十七年前方氏宗族先祖牌位入龛的纪念日。广东潮汕榕江沿岸一古镇的大宅后厅,正举行四年一次的祭祖大典,香案两旁的堂柱被贴上了一副红底金字对联。

上午九点,祭祀典礼开始。供奉祖先牌位的龛门被缓缓打开,五十七尊牌位,先后从两米多高的金漆木雕祖龛中被“请”下,摆在供台上。站在高处的一名礼生负责搬出,两位轮流接手。他们身着灰色长衫,头戴黑色礼帽。

五十七尊牌位,七代父系先祖:出资建造家族大院的方公,方公父亲及祖父,以及方公膝下四代直系子孙。古老的祭祀文化,至今仍在潮汕继续孕育延绵。一场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宗族活动,将方氏父系祖先的亲属与后辈齐聚一堂,纪念他们共同的先祖。

这座大院是祖上富商方公于清朝雍正年间(1733年)所建,为典型的“百鸟朝凰”潮汕民居格局,占地五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为南北直通的四进客厅、三天井,后院有一座两层高的琼楼。厅堂外两侧各有两条花巷,内花巷各15间房,外花巷各27间,加上厅堂及后院的房间,共计百间,平时供后代居住生活。

跨过三进厅,穿过天井,便抵达后厅,门上的匾额写著“思成堂”,这是举行祭祖仪式的地方,一席红毯一路向外铺至大院门外。

主祭者就位,佐祭者就位,执事者各执其事。负责宣唱仪节的通赞喊。

主祭者名为方盛,76岁,是家族第十一代裔孙,这是他第三次担任主祭。他身着定做的棕长袍、黑马褂,头戴一顶无檐圆帽。方盛神情严肃,脸颊两侧皱纹已深,细长的眼睛像故意眯起,挺着瘦瘦的身板,站在香案前就位,等待通赞的下一道指令。

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

方盛掀起开衩的长袍,先下左膝,再接右膝,一拜,从跪垫上缓缓起身,再拜。他的妻子林艾珍和女儿坐在天井一侧的角落,静静地围观拍照。

潮汕祭祖仪式。
潮汕祭祖仪式。网上图片

方盛身后,“参祭者”的长条方阵,从天井向三进厅外延伸而去。他们是族内辈分及年龄较高的数十位男性裔孙,身穿集体定制的深红唐装,下着深色长裤,直立主祭者身后而不动,目光随方盛的跪拜和起身而上下飘忽,其中不少头发花白或谢顶的。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