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国际深度

美国变身发展主义国家?——“服务中产”的拜登外交政策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有什么关键词可以理解年轻的美国国安顾问苏利文的外交战略,那么“中产阶级”和“工业党”也许是两个值得注意的标签。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摄:Alex Wong/Getty Images

杨山

刊登于 2022-08-04

#贸易战#美国政治#新冷战#杨山#评论

2021年3月,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会晤。那是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中美高层的首次当面接触。在会议中,杨洁篪摆出强硬姿态,训斥了美国对中国事务的指手画脚,并指出美国自身问题重重;苏利文则当即辩驳称美国的体制具有自我更新和改革的能力。这场充满了火药味的接触被媒体广泛报道。而71岁的杨洁篪和43岁的苏利文年龄相差悬殊的辩论,也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意味。

如果说拜登时代美国政治的一大关注点是总统的格外老迈,另一大值得关注之处,便是外交政策制定者格外年轻。作为总统的重要外交政策操盘手,国家安全顾问一职在美国历史上从没有交给这么年轻的人担任过。作为对比,在冷战中,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服务尼克松政府,成为国家安全顾问时是50岁;吉米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入职时也已经48岁。相比之下,苏利文实在太“后生”了。在2001年“911”袭击事件发生时,他才刚刚完成硕士学位,正在攻读法学博士。

也许是因为过于年轻,由杰克·苏利文献策的拜登时代美国外交政策,有时会被嘲讽为毫无经验或者缺乏深思熟虑。媒体往往形容他的政策是“凯恩斯主义”或“对华竞争”,又或者力图把他描述为一个爱好辩论的高材生。就在最近,他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会议室里的争执还被媒体爆出,作为拜登团队内部对中国政策分歧的表征。但具体而言,什么影响了他和其团队的外交战略制定思路,这一思路又意味着中美“新冷战”走向何方?这些问题则少有人试图解答。

如果说有什么关键词可以理解苏利文想象中的美国外交战略,那么“中产阶级”和“工业党”也许是两个值得注意的标签。在拜登宣布苏利文的任命时,他一方面赞扬说苏利文拥有“一代人中最杰出的头脑”(once-in-a-generation intellect),另一方面赞扬说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如何保护美国的中产阶级。苏利文的外交思路,反映在一份他和其他研究者一同撰写的政策报告《服务美国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中,而这份报告又带有强烈的“工业党”趣味——主张将外交策略和内部经济发展相结合——一条带有发展主义国家烙印的内政外交路线呼之欲出。

何以“中产阶级”?

苏利文的外交将如何服务美国的“中产阶级”呢?尤其是,他的思路和特朗普时代加强贸易壁垒,减小国际义务,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美国优先”政策又有什么不同呢?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