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十论:“日子人”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端传媒社群组

刊登于 2022-07-31

#读者十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VitleySingurQ,回应《想“润”的60后:从文革到计划生育,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上海封城

“时代的一粒灰,只有落在你自己或者你家人头上,才会成为一座山,否则它只是一粒灰,或者连一粒灰都不是。”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自己被动或主动地不去共情别人的苦难,并且一厢情愿地相信这样的苦难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于是这样的人日复一日地生活,相信着岁月静好,直到自己也成为受害者。恕我直言:早干啥去了?当别人在承受苦难的时候,你可是笑着把别人当代价的。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2. EricChan,回应《想“润”的60后:从文革到计划生育,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上海封城

我觉得很多人对于中国人所谓“麻木,愚昧”的印象,用副标题这句话就能很好地解释。中国这么大,人又那么多。若果遇到每件不公义又无能为力的事,每个人都要气血上涌,义愤填膺的话,恐怕中国人早就会疯掉。于是每个人都开始自我驯化,自我审查,成为一个个“日子人”,一个个文中提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防疫封城?好啊,快封!应封尽封!反正封的又不是我住的城,用的又不是我交的税金,反而是财政转移支付你上海可不能少了。反倒是你上海没有好好封城最后搞得我们要封城那可就是罪该万死。”“什么河南水灾死了很多人?我不要听。定是外国势力的污蔑,想要打破我们日子人的岁月静好。”中国就是地太大,人太多,才会让逃避现实的人觉得自己总有地方可以逃,也总有地方可以安放他们的恐惧与不安,假装这一切事情都跟他们毫不相干。直到时代的灰压到自己和家人的头上,变成一座山。

我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回答,大意是指很多加速主义者希望油门踩死,然后大家一齐来看“大烟花”(所谓的大烟花实则是比喻核爆,意指现有社会秩序的终结,一切重新开始,开启新一轮的轮回)。但是所谓的“大烟花”并不会发生,只会出现在一个个家庭里的“放鞭炮”(意指自己或家庭范围内的大冲击,但是不会有扩散/外溢到社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

3. raeye,回应《想“润”的60后:从文革到计划生育,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上海封城

尽管文中对两位受访者家中长辈的一些描述并不令人欣赏,有一些东方主义式的理想化描述,不过还是来说点题外话:我一直以来都感到非常疑惑,改革派为什么不出来保卫改革开放?我读本科的时候看过周其仁在这个题目下的相关演讲,记得有一门课的老师还感叹了一句“希望我们学院至少出一个周其仁那种程度的学者也好啊”(笑)。

要我说,本届政府最令人反感的就是这一点:本届政府中愈来愈不屑于掩饰其对改革开放的轻视和背离,似乎真的以为改开成果是党的恩赐、领袖的英明。需要承认,“威权发展主义(这个词并不严谨)”是七十余年来我们抓到的最大一只好猫,而我们经济建设的成果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脱贫进程。可四十年的烈火烹油、花团锦簇,四十年来家具厂里每天切掉的手指头、黑砖窑里伤口化脓被迫截肢的未成年奴工,到底能换来什么?是让所有人都过上幸福生活,还是在宏大叙事中灰飞烟灭?他为其定义的伟大,于你到底有何意义?

我相信只要本届政府一直表现出这种不负责任,领袖本人就一直无法安心,就永远要在下一个宏大叙事、下一个伟大工程中给人民创造出虚幻的共同感来给自己续命。当然,我国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在自上而下改革中诞生的现代性过于脆弱,给这些行为提供了充分的土壤,这也是事实。

回到文章上来,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们即使意识到改革开放在如今已不过是明日黄花,也不会跳出来保卫改革开放——但同时,大多数既得利益者也决然无法与前三十年的混乱和狂热共存。他们的离开当然可以解释为思想的觉醒和对个体价值的捍卫,但这难道不是对其它改革开放奉献者的不负责任么?对此,我无法给出答案。

4. 第十一个观察者,回应《想“润”的60后:从文革到计划生育,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上海封城

这些既得利益者,在我看起来比小粉红更可怕,小粉红大抵上是不在体制内的,而且粗野愚蠢的,而这些既得利益者却精明、狡黠,他们明白这个系统是怎么运作的,但从来没有想过去改变,对房间里的大象视而不见,但却知道如何灵巧的躲开大象踩下来的脚步,同时知道怎么去分享大象吃剩下的残羹剩饭,但是要他们损失自己的利益,那是断然不可能的事情,泰国的养老计划也是如此,能随时回国说的轻巧,其实就是两边吃好处的手段之一,既可以享受泰国的“自由”和低政策性风险,却也不用放弃中国国籍,可以继续享受机关单位双轨制里高额的养老金,想想说不定我还为他们贡献了润出去的费用,就让我感到莫名的诡异和不适感

5. 支支作响,回应《被处分的彩虹:失落的,接力的

将内心的想法化为行动,面对打压也选择应变,就算离开但起码实践过信念,可能他们也不觉得自己特别伟大,但在我眼里这些人是真正的战斗过。希望他们一切都好。

6. tmwc_ks,回应《习近平讲话后的政治学习:一场党国在港的意识形态治理

我抛出两个看法。

一是一省两区外的制度自信,跟邓时代一国两制观的拉扯。前年或去年已有论者在这说过,北京会否受意识形态交锋的诱惑,后来我留了言,说看后来的发展,北京不但受了,而且视为使命似的。而港式学习,或许也是对学习(至少也是体制了)自信,在一省两区扩展的尝试。巧合的是,作者描述的发展,像是“摸著石头过河”,但这河怕是“一定会过到的”,很有党的志气。

邓时代一国两制观似乎小谈如何改变制度。记忆所及,1997年一省两区外的制度自信,没有后来那般强。时至今天,邓时代的想法渐去渐虚少了提,但难以全盘否定(内的意识型态争论不要搞,万分之一的历史虚无不要冒啊,外的就不妨试试,有利复兴的更要),但制度自信要讲也可能得做,日后一国两制怎走,有的看。

二是共和国的道德伦理和仪式重建。重新去铸运臂使指,上命下效的党机器,大民族,是这时代的其中一个特色,跟打贪到不想贪也是重建的一部份。但在香港,一心团结尚在看,忠诚于民族政权始终还未是广泛道德,党国一体明知但明讲的不够,言多称祖国中央而仍少谈党,这片白也是否要补,怎去补,还是等。

7. gnihc2,回应《中国房地产从业者口述:当作为经济引擎的行业失去信心

中国的经济发展早就不应该以房地产作为经济引擎了。现在还不断起楼,表面上制造很多经济活动,但实际上令整个社会生产财富的能力萎缩,普通民众的收入没有真正的增长(需求无法上升),然后又要靠借贷继续起更加多楼去维持经济活动⋯⋯ 只是真正的改革非常困难,政府力不从心 — 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不愿放弃GDP每年以6、7、8%增长的虚荣;意识形态挂帅、国进民退的政策窒碍市场力量的发挥等等。这个困局目前似乎仍然无解。

8. 紫绿艾枫,回应《异乡人:夹缝中的十一年,我交流,我失语,我依然热爱台湾

看到楼下谈起台湾人在二次元遇到小粉红,我来谈谈我的经验,曾经看到我关注的手帐博主微博(不只一个,是很多个),在东奥期间大量辱骂日本。在手帐的范围内,关注MT纸胶带“辱华”,有一次我看到有一个手帐博主说不推荐一个手帐本,不肯说品牌,因为我很喜欢那个款式我私讯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那个品牌的地图把香港和台湾特别标出来..........这些手帐博主我之所以会关注,是因为从平时的发文来看,他们喜欢的生活都是温柔而美好的,也热爱读书,可是......

我曾经在一个历史人物的QQ群,看到群里有高中生说“希望下周上课时俄罗斯已经把乌克兰打下”,更不要说他们对香港抗议的态度,群里发言的都是说香港警察是对的,之前香港太乱了。前几天看到他们讨论安倍晋三之死,在说要庆祝安倍的死,最让我震惊的是,他们是从许家印的恒大开始讨论的,面对恒大可能的破产危机,他们的反应是嘲讽范冰冰。好笑的是,他们也很清楚政治讨论的界线在哪,之前群里有人抱怨了一句防疫措施太严,马上就引来制止,说不要讨论“政治”,那前面的那些就不是政治了吗?

去年的7/1适逢中共百年党庆就更不用说了,因为不同爱好而关注的人,几乎所有人都在转发“他看到了!”(毛泽东或周恩来的照片最多),转发早日拿下台湾的也不少。

我曾经以为是不是自己的爱好有问题,怎么都关注到一群小法西斯,后来和周围的朋友聊天,他们有人喜欢萝莉塔的、汉服的,也有打游戏的,每个人一聊起来都对这件事有共鸣,而且也都能举出自己看到的例子,甚至和朋友聊起BL小说,我看的同人小说、他看的原创小说,都大量出现“民族主义”,中国人最厉害把西方人都打败的情节,

我看到一个台湾偶像剧的同人cp,里面出现家人把他的台胞证扣住不让他去“大陆”,但他无论如何都要去“大陆”的情节。更不要说,我关注的腐女匿名靠北版,就很多人在抱怨,自从台湾通过同婚以后,看到的BL小说里出现“来台湾结婚拿小红本”,姑且不论没有台湾籍是不能在台湾结婚的,小红本也不是台湾的,丝毫不尊重台湾。

经由以上种种我这才发现不是我的爱好而已,而是墙内的世界就已经长这样了。

当然,很多言论并不是武统台湾。只是我和周围的朋友,原本虽然做好心理准备,中国人的政治态度是会不太一样,但也至少认为不谈政治应该还好,没想到政治出现的机率却越来越高了,我认识的一些朋友他们其实并不那么关注台湾的政坛,但他们也都非常受不了墙内的环境。因此,我感觉身边的人在网路上遇到陌生的中国人,警觉心都越来越高,通常已经开始预设对方会是个小粉红。

有时候也会觉得不太好,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但与其抱有期望,而后心寒,可能不如一开始就设想最糟糕的情况。

9. Steppingonedge,回应《异乡人:夹缝中的十一年,我交流,我失语,我依然热爱台湾

感谢作者愿意来与我们分享。十一年,两岸从蜜月期走向相看生厌,生活在双方不理解之间仍能保持温柔的人,实在是钦佩。

其实哪怕不曾留学台湾,生活在海外,这些两岸之间的误解与沟通时的失语仍旧存在。就以我的经历而言,留学时最亲密的朋友就来自于台湾,大家无话不谈,从论文写不完到社会时事,都可以东拉西扯地聊上大半天。反修例给香港带来的混乱,六四在台湾的纪念,也从不是禁忌话题;反而似乎他们能在来自大陆的我身上看到的坦然与接受,是能向我诉说更多的契机。

但这样的沟通毕竟是在少数,哪怕他们遇到普通的大陆学生,也不自觉地需要竖起浑身的刺、无比慎重任何可能引起争论的话题。我曾聼台湾的朋友抱怨,与其他大陆留学生组图出游,却一路上被灌输中共统一的思想,更被逼著对一些时事话题发表评论;也曾聼另一位与大陆人住在同一个公寓的台湾女孩吐槽,说大陆人充满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自豪感,厨房里的一切都可以“共产”,哪怕是非自己所买的食材、厨具,也用得心安理得…很多事,只要打上“大陆人”的标签,都变得有些难以转圜。但这些大陆人生来自傲吗?也不是,只是从小到大被灌输的理念,让他们习惯于一套自大的叙事罢了。

“台湾?不就是我们的地盘吗。”这样的话我在大陆学生口中听了无数遍。不少人一听我与台湾人交好,立即拿出审判的语气,问我是否有追问他们统独议题的立场。而我,又要一遍遍地去解释国族认同、生活环境及社会设定的差别,只是希望能多几个大陆朋友理解台湾人在这方面不同的视角。说实话,有时候我也很厌恶,厌恶同为大陆人好为人师的态度,厌恶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人下定义的举措,更厌恶他们因为哪怕是一句不同于他们认知的解释、就指著鼻子叫骂“你这是台独”的狂妄…所以,真的很理解作者所说的,常常去解释、有时却被迫失语的无奈;更钦佩面对许许多多不可理喻的苛责时,还能保持温柔的勇气(我已经被逼疯的差不多了,哭)。

有时候想想,自己也是一个异类,不愿意去接受最简单直白的政治口号,偏要自己一步步地去思考、去描摹出自己理解内的台湾人形象。不过也真的很感谢台湾的朋友,他们愿意把民主社会在中华儒家文化下发展的可能展示给我们看,没有一个文化只能适配一个治理的ideology,我想中共就是在害怕民众发现这一点,才处处于宣传上对台湾社会极尽讽刺。实际上呢?每个社会总有沉疴已久的问题,就像中共无法回避自己治理上的傲慢、为了维稳不择手段控制言论,更遑论政权本身对女性的轻视、对男性威权的尊崇;而台湾,也无法回避LGBTQ平权时反堕胎保守阵营的反扑,还有在蓝绿之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公投以闹剧收场的无力。只是某些人,某些群体,只愿意看到他们被告知的那一面罢了。

就如楼下评论所说,小粉红群体日益扩大、总以为自己厉害到能把西方打败,不少观念没有这么极端的大陆网民,也渐渐向民主主义叙事靠拢。有时候真的很想大吼一句:“不会好好说话啊?!”墙内的世界已经这样了,他们真的怨不得其他地区生发出对大陆人的恐惧,因为红线围困之中、极权威慑之下、铁腕捂嘴之时,只有张牙舞爪地展示力量,才可以捍卫所谓唯一政权的心虚。

希望作者能在大陆也有一片自由呼吸的天地,好好生活,祝好。

10. Nathan0311,回应圆桌话题《猴痘多传播于男男性行为,世卫担忧同性恋者面临污名化,你如何看?

我们必须厘清具体是怎么的污名化? 猴痘更常见与男男性行为的人身上,是出自他们的行为?(如更换伴侣更频繁,且更有可能同时有多名伴侣。)还是只是不幸的随机分布?(因为短期的统计数字多出现不规则的分布)如果是事实的话,且出自行为,一个理性的人会导出结论,一位进行男男性行为的人会比不进行该行为的人更有可能患上传染性的猴痘,从而可以根据该资讯进行风险评估。我们一天经常需要作评估来进行决定,如如何处理每天的行程,该采取哪种行为,会不会危及我自身或家人等等….如果害怕污名化而不向群众公布客观理性的人,恐怕是为了政治正确而剥夺了一个有关自身安全的知情权。加上如果只要是事实的话,那怕会引起某群体不愉快,大众的也是有知情权的。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