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大爆发香港深度

探问疫下香港医疗崩溃(下):急症室人满为患,基层医疗为何滞后30年?

“这次疫情高峰完结,是否只是开开心心、放宽措施就算呢?我觉得是值得进行一次彻底检讨。”

2022年2月16日,明爱医院在急症室旁边的露天空地设立隔离区。

2022年2月16日,明爱医院在急症室旁边的露天空地设立隔离区。摄:林振东/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梁凯澄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22-04-20

#香港第五波疫情#香港医护#香港医疗

【编者按】香港第五波疫情下,公立医院急症室及内科病房“沦陷”,揭示医疗系统潜伏多年的隐患。端传媒梳理香港医疗多年的发展,并访问死者家属、前线医护、公共卫生学者及医院管理层等,一连两日刊出两篇“香港医疗崩溃”文章,探讨疫下香港医疗的“病因”。读者可按此连结重读上篇文章。

上篇提到,香港公私营医疗系统长年分工失衡、缺乏恒常沟通机制,导致在传染病等大型危机当前,难以迅速作出反应及调配。当公营系统成为应对疫症的主力,急症室作为进入医院系统的入口,成为这次医疗系统崩溃下首道失守的防线。

2月初,香港每日新增确诊个案有数十宗至百多宗,在公立医院任护士逾10年的Jason,其时被调派往内科,筹备把普通病房改装成二线隔离病床,应付持续攀升的感染人数。

Jason 忆述,疫情最严重时,他在电脑系统看到急症室正有187人(包括确诊及非确诊病人)等候上病房,“正常时间通常有50、60人(等候),有70、80人已经是太多。”他也曾听闻在急症室等候区,有医护人员行过才发现病人脸色如死灰,“立即跳上去搓(施行心外压),但可能其实那病人已死去多时......没有办法,看不到就真的看不到。”

随着确诊数字回落,本来不敢赴急症室求诊的非Covid-19病人,开始重回急症室处理大小健康问题,普通病房一如以往人满为患,“结果普通病房爆满,隔离病房也爆满,即使你转成阴性,都无法调出去普通病房,因为出面也没有床位。”

“长久以来都是这样,10个锅,但只得8个盖,始终还是无法解决。”他说。

2022年2月18日,明爱医院在急症室外隔离区,长者在帐篷中等待。
2022年2月18日,明爱医院在急症室外隔离区,长者在帐篷中等待。摄:林振东/端传媒

急症室人满为患,是特例还是常态?

据Jason观察,2月首两星期入住二线隔离病房的病人,不少为轻症患者,“行得走得”。虽然当时其工作的医院内科病床占用率已达九成,但因大部分患者自理能力佳,其工作量仍未超出负荷。

惟多家安老院舍、残疾院舍相继爆疫,至2月底全港单日新增个案破2万宗,约530间院舍出现确诊个案,医院及检疫设施接近饱和,社署呼吁确诊院友须留在院舍等候安排,变相进行原地检疫;期间全港染疫院友及院舍职员数字持续上升。

Jason把当时医院接收能力饱和,归咎于医管局2月6日一度呼吁快速测试呈阳性的市民,前往急症室进行核酸覆检,加上其时未放宽出院准则,“最初不需要入院的就滞留了在医院,有需要的又无法入院。”因急症室爆满,医管局于3日后才呼吁快速检测阳性的轻症市民不需亲身前往急症室,应委托亲友或利用速递将唾液样本送往医院。

Jason说,最严峻时病房的同事逐个染疫,剩下3个护士和一个支援职系人员;病人太多,病房36张床加至40多张,当中大部分更是病情严重、欠自理能力的老人,不止喂饭时间拖长,连日常每一更要为长者更换两次尿片也做不到。“每天一回到病房,已经这个要急救、那个又要急救,一更死4、5人。”Jason叹,“越做越沮丧。”

Jason及多名医生受访者均认为,医疗系统崩溃,虽然牵涉一定程度决策失误,不过他们亦认同,第五波疫情席卷全港,染疫人数几何级上升,是在过去两年始料未及。但急症室爆满的景象,在香港绝非陌生,特别是每年冬季流感高峰期,急症室轮候时间逾7、8小时,病房通道亦塞满帆布床,“每年内科都叫救命。”Jason 说。

香港医疗系统其一为人诟病的问题,是基层医疗服务长期缺位。中大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院长黄仰山认为,第五波疫情期间急症室爆满,某程度与急症室一直充当市民获取医疗服务的主要进入点有关。

以每年冬季流感高峰期为例,疫情爆发前,2018-19年度冬季高峰期平均每日有5940人次前往急症室求诊,其中991人进入内科,内科病床平均使用率达107%,与今年2月中至3月中疫情高峰有过之而无不及。

“香港急症室与其他地方,譬如英国,有一点不同,(英国)很多时候病人入院前已看过家庭医生,但在香港,很多市民喜欢直接去急症室。”黄仰山举例,部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长期病患者,当身体稍出现不适,都经常去急症室。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