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城大陆深度

大陆疫情“抽干”诊疗资源,谁在为动态清零付出代价?

压力层层传导,从医院到科室再到医护个人。王淑怡说:“就像一台巨大的机器,每一颗螺丝钉不能说你受不了了。”

2022年4月14日,中国上海,康复的2019冠状病毒患者离开临时医院。

2022年4月14日,中国上海,康复的2019冠状病毒患者离开临时医院。摄:Yin Liqin/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王二 发自新加坡

刊登于 2022-04-18

#核酸检测#上海疫情#omicron#动态清零

【编者按】自3月开始的中国大陆Omicron疫情仍在持续。截至4月16日,大陆Covid-19确诊人数高达27000多例。上海市和吉林省是本轮疫情的“震中”。在宣布“封省”一个月后,吉林省新发感染者方从每日4000多例降至不足1000例。4月8日,吉林市宣布社会面清零,一周后的4月14日,长春市宣布实现社会面清零。
而与吉林省疫情同步爆发的上海,感染数仍处于井喷状态。进入4月后曾一度攀升至日新增感染26000多例。本地医疗资源严重挤兑,百余方舱因“应收尽收”的指令皆已“爆舱”。在“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下,上海Omicron疫情频繁暴出的次生灾害,已招致民间对防控政策的巨大质疑,从医护、基层防疫人员到普通市民。

30万例
2月26日至4月17日,上海累计本土确诊24529例。其中,重症患者16例,死亡3例;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累计共超30万例。

上海Omicron疫情仍牢固占据整个中国的关注焦点。但非上海本地的医生王淑仪想站出来说些话。她在上海周边省份一家三级医院负责抗疫协调工作。

为了支援上海抗疫,王淑怡所在城市几乎所有医院都抽调了人手。因为毗邻上海,又属于医疗资源大省,她所在省份共派出上万名医护援助上海。然而,外溢的Omicron感染者在当地不时出现,仍留守的医护在兼顾本地抗疫的同时,还要接诊逐步恢复至常态的普通诊疗需求。

王淑怡说:“现在是我们当地医院资源最紧张的时候。还要随时面对外派支援,医院到底能不能撑得住。”在抗疫和接诊之间,王淑怡和同事们早已疲惫不堪。

尽管“动态清零”引发的次生灾害已招致大陆民间巨大质疑,但仍被中央坚持为抗疫总方针。上海疫情后,各地面对Omicron草木皆兵。不论城市规模大小,一旦出现零星的本土感染,全员核酸、停产停业、社区封锁等强力手段便接踵而至。而动辄启动的全员核酸,在王淑怡看来,是最占用医院精力的“政治任务”。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