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东亚女同情感与经历的投射:《花香》为何在姬圈爆火?

我们或可期待《花香》在第二季中能否转化这种“羞辱”, 成为对抗异性恋污名化的利器。

《第一次遇见花香那一刻》剧照。

《第一次遇见花香那一刻》剧照。图:网上图片

马齐Yura

刊登于 2022-01-11

#马齐Yura#女同#评论

提醒:本文有剧透。

由台湾同志线上影音平台GagaOOLala制作的女同志百合短剧《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下称《花香》),在11月上线以后迅速在社交平台上爆红,不仅在港台女同志圈大受欢迎,甚至在中国大陆的微博和豆瓣也引起风潮。全剧时长大概只有一个多小时,豆瓣评分却在刚连载期间达到9.1的高分;台湾的女同志圈,则在包括Dcard 的彩虹板以及PTT的lesbian 板都有热切讨论的高楼。美国综艺报章《Variety》亦选出《花香》为“2021年度最佳国际电视节目”的头13名,是入选影集里唯一一部台剧。

关于这部片的评价实际上褒贬不一,对于剧本、片中人物的塑造、角色性格、结尾的成长性等,都有许多不同观感。但若纯粹从内容本身来进行分析,或未能完全理解现代女性经验在这部片中的呈现——这个问题继而引向这些重要的讨论:为何这部小众题材影片能在同志圈大受欢迎,且获得大众注意?对比于男性同志的书写,主流论述中的女性同志故事,面临著怎样的不安、有怎样的期望?文本之外,《花香》对性小众群体的意义是什么?

“百合”与“女同志影片”的差别

百合影集另一特点是著重描写女性之间的情感故事,重视情感表达多于社会现实问题, 而对于女女情感的刻画大多是青涩、暧昧、纯洁及唯美的。

讨论《花香》这部影集之前,可先简单厘清“百合”与女同志影集的关系。

“百合”一字源于日本动漫次文化,旨在描述女性之间的各种浪漫关系和情愫,从亲密友人到恋人的同性亲密互动,百合都能涵盖。而华语尤其是中国大陆社交平台,都广用“百合”去泛指一切带有女女关系的影视影集。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