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暴雷大陆深度

一管就会死一放就会乱,17万亿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改革困境

“住房在中国首先是资本品,而不是商品。”

2021年10月18日中国黑龙江省绥化,恒大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工地。

2021年10月18日中国黑龙江省绥化,恒大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工地。图:VCG via 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胖肯锡 莱斯利 发自深圳

刊登于 2021-11-22

#房地产税#土地问题#恒大#房地产

武汉,7号线终点站五公里外。

赵利在那里拥有一间100平方米的三居室。为了这套房,月收入仅有五六千元(人民币,下同)的他,每月要还超过四千元的房贷。“扣完月供之后手上的钱甚至交不起房租,只能说夫妻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勉强能存活。”

然而,原定于2021年6月30日前交付使用的房屋,开发商表示受疫情等不可抗力导致的停工影响,需要延后三个月才能交付。

三个月后,赵利新房的开发商——恒大集团传出流动性危机:各地项目停工、拖延工程款项,恒大理财逾期兑付......

也是这时,赵利才注意到,他的新房所在项目——恒大科技旅游城,有着100多栋外表完好,但内在完全无法投入使用的大楼:水电、电梯不通,装修也未开始,外墙和绿化设施已停摆许久。项目工地上是随地堆放的建筑材料,不少钢架已锈迹斑斑,工人身影更是难觅。

类似的场景不止发生在赵利身上。在江西南昌,王平以128万购买的房屋,原定于11月30日交付,但目前,该楼盘仅建好主体,“有的楼外墙都没开始建,玻璃也没有装上去。”

王平购买的房屋由南昌本地知名开发商新力地产建造,“这是江西本地最大的开发商,一直以来口碑都很好,谁也没想到它会出问题。”

广州的郭洁也面临类似的情形。她于2019年以1200万元左右的价格购买了佳兆业开发的楼盘。“佳兆业一直在撒谎,恶意拖延交付时间!原定今年12月20号精装修交付,到现在毛坯房内部的间隔都没做,怎么交付?”

购房者的愤怒,源自对未来新房变成烂尾楼的担忧。2021年下半年,恒大爆出资金链危机,市场信心亦如同骨牌般倒塌,新力、花样年、当代置业、阳光城、佳兆业等多家知名开发商均陷入债务危机。这场债务危机波及面甚广,甚至被认为将导致中国经济衰退,成为中国版本的“雷曼时刻”。

微信公众号泽平宏观预计,如果政策不适当调整,再过3-6个月,可能会有6成以上的民营房企面临现金流异常甚至债务违约。

2021年10月31日,江苏省镇江市的碧桂园社区。
2021年10月31日,江苏省镇江市的碧桂园社区。摄:Dongxu Fang/Barcroft Media via Getty Images

房地产从实业转向“金融行业”

这一切始于2008年,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在宽松信贷政策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急速扩张,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2020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额更突破17万亿大关。

在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多方的助推下,开发商走向依赖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道路,房地产行业在此期间从实业转向“金融行业”。

中介机构贝壳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销售规模排名前50的开发商中,截止2021年6月30日,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能保持在70%以下的企业仅有22家。

汇生国际融资总裁黄立冲告诉端传媒:“任何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就很难承受大规模的市场震荡,比如房价下跌、销售额由于任何原因大幅度削减、资金回笼突然受到影响.......负债率超过80%,除非有实力雄厚的大股东无条件为其兜底,否则一有市场动荡就会出现流动性危机。”他认为,大部分其他行业的企业根本没有办法做到80%以上的负债规模,房地产能做到因为有房地产信仰——对大陆楼市、对房价持续上涨的信仰。

2020年下半年开始,为控制房地产行业背后无序膨胀的金融风险,一场最为严厉的调控轰轰烈烈展开。8月,央行联合住建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三道红线”政策(三道红线指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严控房地产企业新增债务规模;12月,央行又联合银保监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卡死流向房地产资金的最高限额。

2021下半年开始,银行额度逐渐用尽,开发贷、销售回款这两类开发商资金的主要入口迅速冻结,开发商流动性危机一触即发。

巨额债务压顶的恒大首当其冲,财务数据显示,这家年销售额超过7000亿、(全行业排名第二)、总资产超过2万亿的地产巨头,截至2021年6月30日,总债务规模高达1.97万亿元,根本无力支付即将到期的债务。

新力地产在9月20日股价暴跌87%后,停牌至今,并于10月11日晚间宣布:无力偿还即将到期的美元债务。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