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深度

中国对外投资项目,怎样被环评“卡壳”?

理想情况下,环评可以在重大决策前识别、预测、评估及减缓开发活动的相关影响。

2017年3月3日,印尼林业部Wiratno中心的一名负责人在屏幕前解说,打巴奴里猩猩的生育率很低,并对外界影响极其敏感,现存种群数量仅800只左右,建设中的水电站巴丹托鲁(Batang Toru)的建设会直接导致该濒危物种的灭绝。

2017年3月3日,印尼林业部Wiratno中心的一名负责人在屏幕前解说,打巴奴里猩猩的生育率很低,并对外界影响极其敏感,现存种群数量仅800只左右,建设中的水电站巴丹托鲁(Batang Toru)的建设会直接导致该濒危物种的灭绝。摄:Tatan Syuflana/AP/达志影像

端传媒记者宁卉 实习生曹景怡

刊登于 2021-04-28

#中国对外投资#环境评估#一带一路

2020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部支持了一个“交通灯”机制,旨在预防“一带一路”上各种投资项目的生态环境风险。“交通灯”的设计颇为直观:红黄绿三色,指向项目对环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伤害程度。绿色的符合国际标准,黄色的有改进空间,红色则是危险系数高,需要停止或是严格监管的项目。

随着公众对环境和社会影响认识的加深,包括采掘、能源和大型基建项目与当地“外部关系”的往来也越来越复杂,包括监管、政府、公众、社会经济和环境机构等等。这些被称作“非技术风险”(non-technical risk),采掘行业用这个定义,将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的交互中产生的所有风险划入其中。据2017年的一份报告,全球价值5亿美金以上的采掘项目中,超过一半都被延期,而其中,又有超过80%的项目会遇到“非技术风险”。

中国加速进行的对外投资项目,集中在能源和基建、亦有大量矿业,也不例外。据2018年关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的一份报告,环境和社会手续不合规或存在风险,便是已知被东道国政府叫停的中资企业海外项目中,常常出现的叫停原因。

中国生态环境部所支持的“交通灯”设计,离成为对中国对外投资项目有约束效力的规则还很远,但也发出了来自政策层面一定程度上的信号。承担投资风险的还有融资方。国际金融行业对于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譬如“赤道原则”)也给来自中国的融资方出参考。自2018年11月启动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已有37家金融机构签署,称将加强环境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