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台湾妇女团体推动多年的《跟踪骚扰防制法》,上周由台湾行政院颁布草案,草案明定8种跟踪、骚扰行为样态入罪,最重可判五年有期徒刑。小至约会礼仪,大至跟踪犯罪,都在草案关注范围内,甫出台,就在台湾激起性别对立的舆论争论,更有男性网民称这是“女权自助餐”、“追女生都可能被抓去关,惨啊”、“台女准备好开吉啰”(开吿)等。另外,根据最新数据,台湾预计将成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这又激起了一波咎责讨论,其中就包括认为跨国婚姻和跟踪骚扰法要为这种现象负责的言论。在台湾近年性别相关的舆论风波中,这种对立都愈见凸显。本文主要关注在从这些舆论中所反映出的台湾两性在性别意识上的落差,是如何造成的,是否可以理解,又会再如何前进。
在日前一起“假车祸真掳杀”案件引起台湾社会不安与骚动后,妇女团体倡议多年的《跟踪骚扰防治法》终于见到曙光。行政院日前推出草案,将跟踪骚扰行为定义为“以人员、车辆、工具、设备、电子通讯、网际网路或其他方法,对特定人反复或持续为违反其意愿且与性或性别有关的,使之心生畏怖,足以影响其日常生活或社会活动之行为”,共纳入了包括跟踪、盯哨、不当追求等八种行为样态。本法将利用书面告诫、保护令及其他罚则来保护跟踪骚扰受害者,行为人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并科新台币三十万元以下罚金。本案预计将有机会于五月进入立法院一读,并在今年年底上路施行。
尽管本法可能仍有不明确与值得改进之处,但对于倡议团体及台湾社会的性别平权来说,确实可以算是一个里程碑,宣告台湾政府与社会对跟踪骚扰问题的重视;同时,台湾并非独步全球,其他国家也早已认知到跟踪骚扰问题的严重性,而订有类似法规。然而,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草案内容一经公布,竟在台湾社群网站上引起许多人的反弹(其中多为男性),声称该案是女权“膨胀”的结果,台湾男性从此会被当成“预备犯”,只要对女性展开追求就有可能惹上牢狱之灾。
网路群众的愤怒仅仅是因为没有细读法案内容,因此产生误解吗?恐怕也不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