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十论:黑暗中还有光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图:端传媒设计组

端传媒社群组

刊登于 2021-04-10

#端传媒尊享会员#读者十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Wessy,回应《你的流量,谁的葬礼:香港明星在大陆变现的最后努力

为了明星的“跪”而气愤揪心,那为了明星的“挺”而欢欣喜悦的你,不也都是握著绳子的一端,拉扯著巨星的彼此吗?或许,两地支持者的最大公约数,可能就是跪得体面些的展现者,生活已然彻底改变,旧情怀又怎能延续。

2. EricChan,回应《日本半导体人在中国:日美贸易战教会了中国什么?

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一点很关键的内容没有谈及,那就是日美贸易战对于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对于日本半导体产业直接的影响是什么?是因为日本在这场贸易战落败之后市场和销量被限制?是因为这场贸易战之后日本企业的技术优势不再?还是因为这场贸易战之后日本半导体产品的成本优势不再?这一点是需要好好地去表述。因为这才是关于日美贸易战的前线,而不是双方官员在背后如何应对的花絮。

如果我们回顾过去30年全球半导体企业营收的排名。日本半导体产业是否在1996年日美半导体贸易协定之后就即刻跳水式下跌?似乎并不是。知道1991年,nec 半导体和东芝半导体依然是行业前二,全球半导体企业前10名中有6家是日本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当年收入最高的 nec 半导体行业营收4774百万美元,而排第三的英特尔收入为4019百万美元。转眼间到了1992年,英特尔的营收便超越nec升上第一位,收入大增25%达到5091百万美元,再过了两年到了1994年,英特尔营收便几乎翻翻到达10099百万美元,再过4年,英特尔营收达到22784百万美元,而同年nec的营收只是8135百万美元。我们回顾科技史,这段期间正是intel的奔腾处理器在市场上大展身手的时间(当然94年还发生过 cpu 出 bug 要召回的时间)在同一段时间中,日本半导体企业在做些什么?角色又是什么?

Intel 因为被日本半导体企业挤出存储器市场之后,当时的总裁安迪葛洛夫计划将公司转型开发 cpu。日本的半导体企业为什么没有在微处理器市场上加入战场?假若说x86处理器受限制于 intel 的授权。那么2000年左右各家混战的图形处理器市场加入战斗,从中分一杯羹?再后来与韩国半导体企业的竞争?如果说日本与美国因为政治形势不得不低头,那么跟韩国的半导体企业竞争为何还是输得一败涂地?

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上述问题,就将日本半导体的衰落归因于日美贸易战,等同于将二战美日太平洋海战中日本的落败归因于日本情报工作差劣/没能开发出原子弹/没有石油等等一系列日本右翼自我反思得出的败因一样,是在自欺欺人。而后人把这套自欺欺人的故事当作是金科玉律,则只会重蹈覆辙。

3. Minagi,回应《日本半导体人在中国:日美贸易战教会了中国什么?

苏联不倒那才是人类的不幸,人们很清楚这一点,却总是好像要为苏联辩护一样,还在重复太祖那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种仇恨逻辑,却反过来指控别人在“恨国”。这是长期对于“人”的漠视所导致的,对于共产主义者来说,人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只有“国家”、“社会”这种集体才是目的。只要自己的集体比别人的集体好,不管里面的“人”过得再差都要拍手叫好,毕竟人只是工具嘛。

说到底日美的这场半导体贸易战到底是谁先打响的呢?文章里也写了,当初日本向美国倾销半导体是有日本政府在背后支持的吧,这与凭举国之力只为了破坏他国的半导体市场有什么区别呢?更何况这还是一个与国家安全有关的产业,美国更加没有理由坐视不理了。同样文中也提到了,很多日本人一开始就是带着一种自卑的民族主义情绪,盯着美国为目标投身这一行业,就是想要超越美国。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倒不如说这才是万恶之源,之后故意压低价格倾销的行为很难说不是带有情绪在里面的。而这也同样与现在中国的情况非常相似。

我之前看过很多有关战后日本复苏时期记录各行各业的纪录片,每一部影片中无不弥漫着一种极度自卑的情绪。说实话,这种自卑情绪非常的别扭和不自然,因为这背后隐藏着仇恨的情绪。我也因此一点也不奇怪日后日本的泡沫经济和那段时期与美国签订的一系列协议了,前者可以解释为自卑情绪得到释放后引发的狂热和不理性,后者可以解释为对美国黑船事件的一种报复。

当年殖民主义的阴影至今仍旧挥之不去,尽管曾经支持殖民主义和被殖民过的人现在都早已死去,但是被殖民者的后代仍旧不愿意忘记这份仇恨——这其中有像日本一样是真的不愿忘记的,也有像中国一样是统治者为了树立共同敌人来维持统治合法性而故意煽动的。我并不打算为殖民者当年的罪行辩护,也不打算评论他们日后是否都进行了足够的赎罪行为,但是对于现在中国和日本国内所存在的这些仇恨我是不可能视而不见的。这或许才是实现和平的最大障碍。

4. Tocqueville、作者、Wessy,回应《三指礼的“作者”是谁?社媒时代,大众文化提供的革命装备包

Tocqueville:《悲惨世界》那段,我在维基百科查到的信息是:“针对版权事件,公民1985行动联盟于8/22发出新闻稿: 对于外界谣传本联盟803活动所使用音乐之版权问题,本联盟早有向“MUST”购买当天所用音乐之使用公播权,并于网站公开之财报资料,详列支出明细,且有授权书为证。其次,吴医师写新词改编之“台版悲惨世界”受华纳警告侵权一事。经作曲家王希文于PTT上发文澄清,并未收到华纳侵权之警告,双方均为理性沟通,并无如媒体误传之警告等情形。”

后续又看了几则报导,似乎与维基所述结果相同,不知道本篇作者没有把这段放进去的理由为何。我认为这个结果很重要,会影响读者对于这个事件的记忆和认知。加上我自己对著作权法小有研究,文中写道“曲目被完整使用于演出和播放的行为事实,合法的空间微乎其微”,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台湾著作权法上的合理使用条款在实务案例的运用层出不穷,绝对不是“微乎其微”,更何况依照后续新闻指出,当事人应已获得著作权集管团体对于公开播送与公开演出的授权,那就更没有文中指出的那些问题了。

作者:@Tocqueville:“谢谢您的即时回馈。补充说明上文所指“合法的空间微乎其微”原意是指智慧财产局著作权组组长张玉英当时答复媒体时所谓游行“符合公益性质”不一定构成侵权之见解。章忠信律师在当时的“今晚,你听到人民的歌声吗?”一文中也曾质疑智财局官员的法律见解,认为“重制他人歌曲另行填词、公开演唱、制作成影音档案上网公开,不能主张合理使用,应该取得授权”。文章里头应该说得更清楚的是这些讨论都以1985行动联盟未取得授权的假设为前提。

文中漏未提及参与<你敢有听着咱的歌>编曲的作曲家王希文后来的澄清发言确实不够严谨。如联盟确有取得授权,则其使用的合法性应视其授权范围而定。上文未能更清楚阐述此节,在此补充说明,也再次谢谢您的提醒。”

Wessy:@Tocqueville:我读完本文,我认为作者的意思应该是指原曲填词这段“媒体报导中也刊出智慧财产局主管提出填词不是翻译而是重新创作、无需作词者同意的特殊观点”,无从回应作曲人曲目被全部使用的合法性,并无囊扩到已事先购买授权或合理使用个案之意。

当然也谢谢您回应的补充,让阅读的时空理解更全面完整。

5. Wessy,回应《肖美丽事件:“港独”围猎与“性别恐怖主义”

在性别议题上落了下风,就用爱国议题找回排面,国家利益维护这面旗的镀金含量,哪管你本来黑白, 一旦上纲到爱国“义务”,所有原本议题的主轴立刻清洗改面到连话题发起人都认不得了,左岸网民体会到了要搬动那块乳酪,是多么举步维艰了吗?

6. Anonym2019,回应《肖美丽事件:“港独”围猎与“性别恐怖主义”

“而在女权主义的分析框架中,性别歧视是结构性问题,不对既有体制进行批评和修正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这一张力,女权主义者梁钰宣布入党时,才会受到吕频等人的批评。”

文章对简中舆论场形势变迁的梳理分析几好,这也是我和朋友关于这次围剿事件讨论得最多的一点,但对吕频等人的看法不敢苟同。女权主义的确不可能不修正体制,“女权运动去政治化”也是个伪命题(不是只有入了党才会涉政,文章所列种种便是例证),但你去翻吕频对梁钰的檄文会发现,主张“女权运动去政治化”的恰恰是吕频自己。她是真的有那么神奇的认知,还是因为过节找了个缺口抨击异己,只有她自己知道。个人认为梁钰对女权运动的影响和意义只是因私怨和妒嫉被夸大而已。同样,“港独”固然只是把杀人刀,但肖美丽大兔等人对真正香港民主的支持亦未必有那么大,从她们对自己女权社群自治不屑一顾的态度、乐于党同伐异的作风可以窥知一二。

至于有评论指出“不明液体”这个措辞,其实也是她们(影响力范围内)操纵舆论的一贯手法,比如上面提到的以讨逆之名抨击梁钰,或者再早先几天的以“打倒女利主义”之名组织围攻另一名青年女权主义者赵思乐。简中女权运动的脆弱与不安,并不只有外部压力可愁。

7. ELIN,回应《铁路事故后七日:回家

看到特搜队员的访谈很难过,这是一场人祸造成的悲剧。

身为在都市长大的台北人,渡假时去东部是心中的人间仙境,广阔的大地,湛蓝的海景,坐在火车窗边看著窗外,是让人有说不出的欢喜。这列在连假第一天的太鲁阁号,早上七点多发车,正是想去花东旅客及返乡游子的首选,今年台湾早早迈入夏季,一定有很多人期待著四天连假晴朗天气可以看看亲人,可以出去游玩,没想到一个不注重安全的意外打碎了所有的一切。

当天中午,看著新闻报导死伤数高达30几人时,已经觉得十分夸张,两年前的普悠玛号出轨意外已经让国人震惊,没想到0402的事故更是惨重,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是我们国家文化中对于“安全”这件事永远都不是第一位,如果我们重视,我们不会放任火车轨道旁毫无任何防护状况下,却有各式各样重型工具车执行施工;如果我们重视,我们不会一直允许有著违法前科厂商持续施作公共工程;如果我们重视,我们不会跟著民代起舞,以为立委与议员诸公帮大家争取票价冻涨20多年是德政,而应该想到的是背后是冒著安全风险在营运的百年老店。

这次50位宝贵的生命,如果不能唤醒我们文化中讲求CP值的小确幸,改为“安全至上”的民族魂,我们只是在赌下一次发生更严重意外的时日何时来到。

8. Anothermaverick,回应《铁路事故后七日:回家》

这样的悲剧发生,背后一定有好多细碎的、系统性的问题。不论是端、报导者、公视、甚至是不同外媒的报导切入点,都能带出不同的观点让群众共同反思在这样的票价、施工文化、决标方式之下,大家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我个人看了这次的报导方向,觉得台湾的媒体和民众正在进化。没有一篇报导直接呈现出大体,虽然还有煽情式的报导,但对比九二一大地震、维冠金龙大楼倒塌的地震报导,都显得全面性许多。黑暗中还有光,希望这场悲剧激起的讨论与反思延绵不绝,不要让这些悲剧一再重演。

9. 怀汤,回应圆桌话题《韩剧《朝鲜驱魔师》被指严重扭曲历史、错置中国食物遭停播腰斩,你如何看?

民族主义过分发展的产物。

为了塑造民族的独立性,韩国在去中华化,而中国在强调自身继承了古代中华的传统。然而实际上中、日、韩、越南以及东南亚这片广大的区域都在古代中华文化的影响范围之内。甚至文中提到这个韩剧中被韩国人指出是中国食物的月饼,中秋节吃的月饼,这个中秋节在学界就有观点认为是唐朝中后期从新罗传入又结合了玄宗生辰千秋节后的产物。李氏朝鲜在清朝建立后也以中华自居。日本的儒学也有类似的表述,但我记忆衰退记不清了。

现在中国网民斥责韩国偷盗中国传统,韩国网民认为中国侵占文化,这些都是以西方传入的民族国家概念对自我历史进行重塑的后果。东亚地区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要是用民族国家来进行区分,那只会出现这样掰扯不清互相指责的结果。因为这是强行套用了在欧洲也还是晚近发明的概念,并不符合东亚历史的脉络。

这种情况也早就被观察讨论过。近代,西方进入了东亚(以及其他地区),就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我是谁”的身份问题。一方面,西方中心论有它的强大压迫力;另一方面,为了证明自身,为了确定“我”与他者的边界,这些地区就不得不界定自我。拿着民族国家的帽子,从历史中勾勒独特的自己。而中韩两国,正是在这勾勒的过程中,碰到了对方的手肘。

10. Kerry_01、Weber、Unicorn、madlex,回应圆桌话题《韩剧《朝鲜驱魔师》被指严重扭曲历史、错置中国食物遭停播腰斩,你如何看?

Kerry_01:中国、台湾、韩国、越南的文化差异,可能远小于中国现版图内部汉文化和维吾尔或藏文化的差异。

正像今天的中国文化是古中国文明和共产主义革命历史结合的产物,台湾/韩国的文化是古中国文明影响、被殖民历史、民主革命历史和本土文化交融的结果。如果东亚各国将古中国文明和政治脱钩,承认中国和任何一个东亚国家一样都是古中国文明的现代子女之一,而不是那个位居中间皇太子,或许这个问题可以简单很多。

Unicorn我认我自己当爹?

Weber:@Unicorn:‘新’自然不同于‘旧’,除非中文又再次被重新定义。

Unicorn:@Weber:一个人如若在生活中经历重大变故,此人的性格甚至外貌都有可能发生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她和过去的自己就不是一个人了。 国家和民族也是一样的。

madlex:@Unicorn:以一个人作为比喻本就存在偏差,否则,照你所讲,与你有共同特点的其他人(比如都剪一个发型),是否就是你?显然其他人是独立的个体,而“中华文化”仅仅是相同发型一样的共性。

Unicorn:@madlex:古代中国与当代中国占据着同一片领土,说同一种语言,使用同一种文字,连血统都是一样的,中间也并未出现类似于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文明断代,有明确清晰的历史演化路径,然后你告诉我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不属于同一个文明,你在跟我开玩笑吗?

正确的说法是,“中华文化”起源于一脉相承的中国文明,并影响了包括越南,韩国,朝鲜和日本在内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与此同时,作为当今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明,中国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现国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像日本由大日本帝国改为日本国,韩国由李氏朝鲜改为大韩民国一样,政权历经更迭,但文明本身仍然屹立不倒。

madlex:@Unicorn:你这些“同”应该去自己考证一下,不应想当然,还有所谓血统到底是什么,都应该明确概念。中国人往往把“文化”与“民族”、“国家”、“种族”等等概念混为一起来讲,这是最大的问题。且“文化”上的同源不等于可将文化作为政治霸凌的武器,亦不意味著文化上有某个分枝可以高人一等,韩国人不承认中华文化元素的偏执,与中国人的此类文化中心主义偏执,皆为民族主义操弄罢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