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政变评论深度

缅甸军方和民盟的“揽炒”式危机,让北京的谨慎路线陷入尴尬

当下的缅甸民众抗争,对北京来说是棘手的“深水区”,将谨慎稳妥的“闷声”选择变成了尴尬的烫手山芋。

2021年2月12日缅甸仰光,示威者在农历新年在中国大使馆前舞狮。

2021年2月12日缅甸仰光,示威者在农历新年在中国大使馆前舞狮。摄:Hkun Lat/Getty Images

Kumkum Bhowmick

刊登于 2021-02-18

#2021缅甸军变#一带一路

自2月1日缅甸军方突击逮捕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和总统温敏等人,发动针对民盟的政变以来,至今已经过去近20天。在这过去的三个星期中,缅甸的局势持续恶化。各大城市均有民众走上街头,发起不合作运动,抗议军方政变。军警则投入戒备,并在多地使用催泪弹、橡胶弹、水炮车试图驱散民众。甚至已经有数起向示威者实弹射击的事件,导致了多人伤亡。考虑到1988年、2007年等多次群众运动面前,缅甸军方均对抗议者使用过致命武力,如今的局势随时可能进一步走向更糟糕的场面。

另一边,虽然缅甸吸引了全球舆论的关注,但国际社会是否能阻止一场政治灾难,也避免缅甸从原先逐渐开放、民主的道路上后退,也尚是一个未知数。联合国安理会至今没有形成正式决议(虽然发表了一份安理会主席新闻谈话,称谴责政变);美国总统拜登则已经宣布将制裁缅甸军方领导人。地理上更为切近的东南亚国家则在表态上十分谨慎。

与缅甸军方和民盟都有不错关系的北京政府则陷入了困境——政变发生后,北京的反应相当谨慎或者说是保守,仅仅表示希望各方不要扩大冲突。而在缅甸民众大规模抗议后,北京对军方政变的态度成为许多缅甸民众不满的矛头:缅甸军方的许多装备都从中国、印度、乌克兰和俄罗斯等地进口,军方与中国的商贸往来甚密。这让很多人怀疑北京是否暗助政变。于是,中国大使馆变成了示威者们冲击的目标之一。互联网上大量流传着“中国派飞机送工程师来修防火墙”或是“街头戒严的缅军中有许多白皮肤,不像缅甸人,他们的袖标疑似解放军款式”之类的流言。

尽管中国大使馆随后辟谣并升级了表态称“现在的局面完全是中方不愿意看到的”;而至于“白皮肤军人是解放军假扮”也大概率是网络上的过度反应(毕竟,被网民拿来比对的袖标其实是解放军的仪仗队袖标)。但是,缅甸军方的凶狠,民盟的不妥协,与当下的缅甸民众抗争,对北京来说进入了相当棘手的“深水区”,将谨慎稳妥的“闷声”选择变成了一个尴尬的烫手山芋。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