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日报

【选前专访】罢免案未过关,黄捷成功留任高雄市议员

被选民以“支持香港运动、支持同志婚姻、美国莱克多巴胺猪肉”为由提出罢免的高雄市议员黄捷,今日过后仍可保有席次。

高雄市议员黄捷。

高雄市议员黄捷。摄:唐佐欣/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 何欣洁、陈莉雅 发自高雄

刊登于 2021-02-05

#黄捷#同志婚姻#美国猪肉#罢免

2021年2月6日,台湾高雄凤山区无党籍市议员黄捷罢免案举行投票,最终投票结果,不同意票6万5258票,高于同意票5万5394票,未达通过门槛,投票率41.54%。黄捷已召开记者会宣布“罢免失败、留任成功”,并铭谢乡亲赐票。

此一投票率,与上一次罢免韩国瑜的投票率相仿,以一场地方性的罢免投票而言,可谓投票率相当高。不过上次韩国瑜采取“冷处理”方式面对罢免,因此挺韩的选民没有前往投票,这次双方都以“热动员”直球对决,因此创下高投票率的纪录。

依台湾《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规定,罢免案通过必须有两个要件:一是“同意”罢免票数多于“不同意”罢免票数,二是“同意”罢免票数需超过选区投票人数25%。根据高雄市选委会公布,凤山区有效投票人数为29万1566人,罢免门槛为7万2892人。

黄捷,高雄凤山人,出生于1993年,台大公卫系、社会系双学位毕业。原为三一八学运后新兴政党“时代力量”成员,并代表时代力量参选2018年市议员选举,当选后,因故退党,以无党籍身分持续问政。

2021年2月2日高雄,黄捷在街头呼吁投不同意票罢免票。
2021年2月2日高雄,黄捷在街头呼吁投不同意票罢免票。

黄捷为台湾“太阳花世代”从政青年代表人物之一,与同样自时代力量退党的立法委员林昶佐友好。在选举期间,黄捷除了提出地方层级的政治主张,也明确表态支持同志婚姻合法化。黄捷同时也加入政团“二〇四六 台湾”,该政团主张台湾应启动宪政改革,并以2046年为目标,往“正常国家”之路迈进。

2019年,黄捷于质询前高雄市长韩国瑜高雄自由经济示范区相关议题时,双方出现争执,直播画面上出现黄捷“翻白眼”动作,被韩国瑜支持者认为不敬,成为许多韩国瑜支持者厌恶的对象。2020年,对黄捷不满的民众发起罢免,依法成案。

近月余,“挺捷”与“罢捷”双方人马在凤山街头各自宣传、造势,呼吁选民出门投下神圣一票。双方工作人员均同意,一开始“罢捷”选情不算太热,但直到蔡英文在一月下旬公开表态要“保黄捷”之后,双方开始全力动员,选情开始加热,街头时常可见双方的宣传标语、车队扫街、甚至成员直接隔空互呛,让凤山仿佛又过了一次“选举年”洗礼。

2021年1月23日高雄,尹立、张博洋、陈冠荣,呼吁选民投下不同意罢免票。
2021年1月23日高雄,尹立、张博洋、陈冠荣,呼吁选民投下不同意罢免票。

黄捷所在的凤山区,为高雄少数几个仍有眷村(1949年后政府用以安置随中央来台军队的眷舍)的区域,同时也有广大的本地闽南、客家老聚落,随着近年高雄行政与发展重心向此地移动,也有相当数量的“新凤山人”,即与本地社会关连相对较弱、新移居到此地的大厦住户。无论在省籍、阶级分布上,都相当均质。

在选前接受端传媒专访时,黄捷分析,2018年投票给自己的支持者,还是以年轻族群居多,“其他议员去市场走动,会听到『我上次有投给你』,我出去走动,最常听到的是『我小孩上次有投给你』或者『我可以跟你拍照传给我小孩吗』,蛮有趣的。”

黄捷坦言,罢免这仗并不好打,“台湾民众已经习惯投票,就是『支持我就来正面投我』,就算之前罢免,韩国瑜反罢免的策略也是『支持我就不要参与罢免投票』,但我是要说服大家『支持我就出门投不同意票』,可以说是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要花一点力气向民众解释。”

黄捷所面临的困境,源自于罢免投票“say yes to no / say no to yes”的矛盾性质,这与选举口号所需要的简洁、清晰、易懂特质相互矛盾。相对于黄捷的困境,罢捷方的宣传策略显得更好发挥。他们运用黄捷姓名谐音,自称“凤山清捷队”,并喊出“打扫清捷好过年”等诙谐台词,士气畅旺。

2021年2月2日高雄,市民在街头呼吁投票罢免黄捷。
2021年2月2日高雄,市民在街头呼吁投票罢免黄捷。

在蔡英文宣布相挺之后,民进党公职开始全力相挺,原本相对“冷”的罢免选情加热,激发许多“反捷”方积极拉票,成为蓝绿对决的新战场,这是否会让无党籍的黄捷觉得困扰?

“台湾就是有两大政党,蓝绿对决,很难避免,”黄捷表示,在她看来,两党都有自身的议程,而选择支持她的民进党,“其实还是看这个罢免到底合不合理?这个报复性罢免合理吗?我想这些民进党的朋友,是站在理念、站在民主这一方而做出的选择。”

凤山区镇南里里长杨三吉,已经在当地连任四届里长,并同时担任当地宫庙“五甲龙成宫”副主委,对当地生态十分熟稔。杨三吉认为,这次罢捷,“很明显报复性罢免啦!尤其是桃园罢免王浩宇通过了,现在韩国瑜支持者气势正旺。”

杨三吉分析,凤山区的“蓝绿基本盘”(指无论如何都会支持国民党、民进党的死忠铁票)差距没有很大,两边势力相当,所以国民党若要真的动员罢捷,还是能开出一定的票数。

杨三吉观察,在这次罢捷投票中,两党各自都有自己的考量。“国民党这次就用『反莱猪』动员,现在大路上也有机车动员。民进党现在内部就有个声音是,『这次过了就惨了,没完没了』,所以一些立委、议员,会去站路口或是去市场帮忙宣传。”

杨三吉自身是民进党支持者,他说,自己也有加减去问里民(指多多少少问一下),请大家去投反对票。“虽然说黄捷不是民进党,但这次罢免她的理由比较牵强,我跟她接触过,我感觉她还不错,”杨三吉如是说。

2021年2月2日高雄,一架货车挂上宣传横额呼吁市民投不同意罢免票。
2021年2月2日高雄,一架货车挂上宣传横额呼吁市民投不同意罢免票。

根据端传媒在凤山街头探访,公开支持罢免黄捷的势力,有主张“维护四维八德”为宗旨的“天下为公”团队、以反对同志婚姻为主干的“安定力量”等,也间或有“反莱猪”的公民团体一同参与。

“天下为公”团队成员在受访时说法均一致,指黄捷在高雄市议会的“莱猪”(含莱克多巴胺的美国猪肉)投票时,选择缺席,是一个罔顾市民食安权益的议员,因此要将之罢免。不过,再深入细聊,他们便会表达,自己对黄捷在同志婚姻、香港抗争的立场相当不满。

一名参与“天下为公”团队、积极“站路口”宣传罢捷的女性志工,同样也对黄捷在同志婚姻上的态度十分不满,“我们尊重同性恋,但你安静一点就好,不但一直讲,连在军队里面同志结婚(指台湾军方举办的集团结婚中有两对同志新人),我觉得有点太奇怪了。”

这位女性志工并不讳言,自己在上次选举中就是韩国瑜的支持者。她指着自己身上配戴的小小国旗图样表示,“现在除了国庆日以外,我们都不会穿国旗装出门,以免害到韩国瑜。”

“同性恋现在也都可以结婚了,他们为什么还要那么高调?你希望你的小孩以后都跟谁结婚?男生?女生?”一名受访的男性志工表示,他认为,同性恋没有子孙,因此才会如此不在意小孩吃到含有莱克多巴胺的猪肉,他更强调,黄捷就是因为“自己也是同性恋”,才会想要把“全凤山的小孩都带坏。”

除了“天下为公”团队之外,以相挺韩国瑜出名的直播主“杏仁哥”也号召志工在路口宣传“罢捷”,另一名知名直播主“钧钧”、知名资深艺人熊海灵也热烈响应,站在路口向过往来车大喊“罢免黄捷”,而黄捷本人与团队也站在同一个路口的对角处、卖力宣传争取市民支持,双方都士气高昂。

熊海灵告诉端传媒记者,“我感觉这次罢捷有希望,因为蔡英文说要挺她,(不喜欢蔡英文的)大家都会站出来。”

2021年2月2日高雄,市民在街头呼吁投票罢免黄捷。
2021年2月2日高雄,市民在街头呼吁投票罢免黄捷。

于2018年当选之后,黄捷曾经被八卦周刊爆料,过往曾交往过女朋友、也交往过男朋友,这在相对保守的地方选区,引起了一阵议论。杨三吉透露,地方乡亲原本不太了解黄捷的性向,但在媒体爆料后,确实有过一两个里民来问过他黄捷是不是同志?“我都跟他们说,这不重要,要看政见比较重要。”

对于反对罢免黄捷的支持者来说,无论是“莱猪”、同婚,不过都是韩国瑜支持者进行“报复性罢免”的理由,更直指黄捷只是因身为双性恋,才成为保守势力瞄准狙击的首要对象。

除了台湾自身的“莱猪”、同志婚姻平权议题之外,香港反修例运动也意外成为这场“罢捷”战争的交火点之一。在公报上,罢免团体也指出,黄捷在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曾提供物资支援抗争者,“违反《国安法》21条规定”也被列为罢免理由之一。

2021年2月2日高雄,市民在街头呼吁投票罢免黄捷。
2021年2月2日高雄,市民在街头呼吁投票罢免黄捷。

但台湾《国安法》并无21条,罢捷团体被批评,是引用中共版本的港区国安法来罢免台湾的民意代表。罢捷团体解释,原本要写的是《国安法》2-1条,只是笔误写成21条,但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因为此一争议,引发香港前立法会议员、目前流亡海外的罗冠聪也跨海相挺黄捷,直指罢捷团体“太离谱”,批评开理由书将“反送中运动讲成港暴,明显是中共口吻,”这是将香港争取民主的运动污名化。

最后罢免结果出炉,黄捷在激战之后留任,哽咽感谢支持者与一路相挺的友军,向乡亲报告自己“还是高雄市议员”,接下来的两年,会持续努力,不会让乡亲失望,也希望“报复性罢免”的风气可以停止。黄捷并呼吁,大家要将注意力集中到“下一个被罢免”的民进党高雄市议员高闵琳身上,也让她平安过关。

一场“国家级”的议员罢免案,在蓝绿对决格局下,就此落幕。然而,接踵而至的除了高闵琳的罢免案,另有“台湾基进”立委陈柏惟、民进党立委吴思瑶等人的罢免案。罢免,不但成为台湾蓝绿双方主动或被动练兵的新战场,也行动宣告2022年的地方选举组织战,提前开打。

高雄市议员黄捷。
高雄市议员黄捷。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