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陆深度被疫情改变的生活2019冠状病毒疫情

纪录片里的武汉封城《76天》,夹缝中定格的人性

一些细节让万里相隔的人们共情;一些细节又注定撞上经久的隔阂。

新父亲在医院第一次抱著他刚出生的孩子。

新父亲在医院第一次抱著他刚出生的孩子。图:76 Days LLC

特约撰稿人 张子竹 发自北京

刊登于 2021-01-21

#武汉封城一周年#76天#纪录片

编者按: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一个足以瘫痪世界、为时代画下转折点的病毒闯入人们的视线。随后一年,COVID-19在全球造成逾九千万人感染、超过两百万人死亡。武汉,作为充满争议的“头号疫区”,渐渐隐没在其他重灾区的尘嚣中。在封城一周年之际,端传媒重访疫情起点,捡拾失落的个体,叩问疫情留下的改变、伤痛与重生。愿回望的目光,温暖当下的寒冬,并向未来注入力量。第一篇记录了失亲者的故事;第二篇,还原感染者、医生和基层抗疫官员被疫情改变的这一年。这是第三篇,借纪录片的镜头,回看一年前的细节,也正视疫情带来的隔阂。

纪录片《76天》一开场,观众仿佛一下回到了武汉封城后,疫情危机的正中心:一名穿戴著防护服的护士在尽全力奔跑。她想见父亲最后一面却不能。看着父亲的遗体被抬出病房,她的同事试图安抚她,不让她失控。激烈的开场过去,一切又慢慢向上走:一对因隔离无法相见的老年夫妇,在护士的帮助下用视频关心对方;一对因母亲感染而见不到新生儿的夫妻,最终与孩子相聚;来自各地的医护人员们在防护服上写下怀念的美食,承诺疫情结束,互相请客。

一位患有老年痴呆、口音浓重的老渔民反复出现在镜头前。从入院开始,他花样百出:无休止地试图逃跑,不带口罩在走廊徘徊,不时将行李收拾好打算出院。不睡觉的晚上,他去拆马桶盖子,还要抱走病友的床头柜。当病痛来袭,医护人员给他宽容和照顾,电话那头的儿子,则让他要记得自己是共产党员,老人痛苦哭道,“这关共产党员什么事?”出院那天,医护们为他送行,问他回家第一件事想干什么?“抱重孙子!”老渔夫笑着说,但随即想起,痴呆的自己,总是家人的“麻烦”。

无法再留下只言片语的是那些被疫情夺去生命的人们。镜头里,护士长把逝者的遗物——通常只有一张身份证、一只手机和一根充电线——仔细消毒,再一一打电话通知家属。没有旁白,《76天》一个半小时的推进,全凭患者、医生、家属之间的情感纽带。

2020年9月,《76天》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12月初在北美发行,作为最早上映的关于2019冠状病毒疫情题材的影片之一,收获相当多好评;2021年1月下旬,影片还将登陆英国、爱尔兰和新加坡。虽暂未有在大陆上映的计划,却已获得不少中国网友关注。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