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杨路:GDP指标,中国特色的经济“玄学”?

一场疫情下来,中国的全球经济地位反而加强。但这样的情况是否能够持续到2021年,乃至更远的将来呢?

2020年7月31日,中国数字娱乐展览在上海举行,市民在内参观。

2020年7月31日,中国数字娱乐展览在上海举行,市民在内参观。摄:Yang Jianzheng/VC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20-12-15

#中国经济#杨路#评论

又到一年一度的经济展望时间。作为一门中国特色的经济玄学,GDP(国内生产总值)预测背后的政治经济逻辑与暗含假设,可能比数字本身更重要。

主流预测背后的假设

预测中国GDP是一门不折不扣的“玄学”,原因在于这其中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是你认为中国经济当前的增长潜力是多少?第二是你认为政府在当期的增长目标是什么?

GDP是单位时间内一个经济体内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综合。这个统计方法本身当然很不完美:现行统计方式不考虑环境资源的损害,对于服务行业和数字经济的统计有很多问题,与人们的实际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很难说有什么直接关系。但这一系列缺陷并不妨碍GDP成为经济学中最常见也最实用的统计方法。道理很简单:GDP的概念和方法全世界(基本)统一,也有较长的数据历史,这对于进行跨地区和跨时间的经济研究非常重要。在大部分情况下,GDP增长的变化,也比其他任何经济指标都更能反应一个经济体的大致运行情况。

但预测中国GDP又是一门不折不扣的“玄学”,原因在于这其中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是你认为中国经济当前的增长潜力是多少?第二是你认为政府在当期的增长目标是什么?两者都非常重要。前者决定了经济的“自然增长”中枢和轨迹,而后者则决定了短期的波动程度。但回答这两个问题在中国却需要非常不同的技能,因为前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后者则是一个政治问题,甚至是博弈问题。

增长潜力和政府增长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假设中国的增长潜力是6%,但政府出于某种原因,需要在明年达到10%的增长——这完全有可能。政府可能通过强力的短期干预——比如实施大规模的财政或者货币刺激措施来把短期增长大幅推高。但这么做往往意味着剧烈的波动,大规模经济刺激,通常都以推高债务和扰乱经济结构为代价,这在中长期就会形成对于增长的拖累。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