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关系评论深度

后疫情时期的欧洲对华策略:不会联美抑中,但更不会联中抗美

欧洲接下来将不会继续空等中国改变自身行为,而将主动修正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以减少依赖程度,为能在捍卫欧洲价值观时挺直腰板。

2020年8月30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巴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向观众致意。

2020年8月30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巴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向观众致意。摄:Kamil Zihnioglu/AP/达志影像

张梦圆

刊登于 2020-09-10

#张梦圆#欧洲#中国外交#评论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本月初结束了对欧洲五国为期八天的访问,此行目的是联手欧洲国家抵制美国对华经济脱钩的单边主义行为,但是试图阻止大西洋更紧密同盟的努力并未收获多少实质外交成果。到访国家政府对中国努力推动的多边主义论调并不彻底买账,疲乏情绪被推至新顶点。王毅没有就中欧经济症结提出建设性的提议或让步,欧洲人批评中国对Covid-19疫情处理不当,以及关切香港和新疆人权状况恶化的诉求也没有得到妥善回应。

虽然在中国外长抵达之前,人们曾担忧对华利益参差不齐的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挪威五国政府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但各国无一例外,默契地将分歧直接展现在王毅面前。两年前中美贸易战开打后,外界就一直在猜测欧洲会选择哪一边,现在这个答案终于清晰:欧洲不会联美抑中,但更不会联中抗美。欧洲接下来将不会“天真地”继续等待中国做出改变自身行为方式的空头承诺,而将主动修正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以减少依赖程度,为能在捍卫欧洲价值观时挺直腰板。

欧洲对中国外交努力的舆论回应

“中国的目标是将国际秩序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选择性多边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经济和社会权利优先于政治和公民权利。”在王毅欧洲行的同期,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西班牙媒体上撰文写道。

意识到欧洲在地缘政治经济棋盘上的重要性,中国外交正在尝试努力突围。9月3日至4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紧接着王毅访问西班牙和希腊,为9月13-14日中欧领导人线上峰会做准备。两次外访涵盖西欧、南欧和北欧地区,但没有选择近些年努力的经营的“17+1”合作框架下的中东欧地区。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