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传媒七周年国际深度端传媒五周年

【读端给你听】蓝色“法外之地”,回不去的讨海人

为了养家糊口,他们长年累月漂在茫茫公海上。陆地上的人,看不到海平面后头发生了什么,很多不想被人看到的事,就选在那里发生。

一艘中国远洋拖网渔船漂在西南大西洋的公海上。

一艘中国远洋拖网渔船漂在西南大西洋的公海上。摄:Cristóbal Olivares/Greenpeace

端传媒记者 宁卉 发自阿根廷、乌拉圭

刊登于 2020-08-04

#读端给你听#端传媒七周年#端传媒五周年#公海捕鱼#远洋渔业

【编者按】本文是端传媒七周年“读端给你听”Podcast特别企划的第一集,邀请到媒体人Qing为本文读出有声档,也欢迎点击这里,选择你喜欢的播客平台收听,用另一种方式打开端。

在这艘漂在西南大西洋的中国远洋渔船上,23岁的小王是唯一一个不是来自山东石岛的中国船员,他是四川人,很多时候听不懂其他船员浓重的山东普通话,也听不懂船上那八、九位只会零星英语的印尼劳工在说什么。小王在船上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渔船一路从山东航行到这里;按合同,从未出过海的他,要在这片海上待两年,中途能不能回趟家,也还没准信。

很快,小王发现,在海上,时间是相对的。15岁就离家打工,他自觉已经习惯漂泊,只是海上的孤独不一样,“以前离家两年,也不会想家,在海上,没两个月就想家了。”小王把毫无信号的手机紧紧拽在手中。整天盯着没有动静的手机看,他就想把手机给拆了看看里面长啥样?但是手机里有音乐可以解闷,万一拆了装不回去,得不偿失。

2019年年底,我随着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调研船,从南美阿根廷的马德林港(Puerto Madryn)出发,航行数日,抵达南大西洋一角,又开着一艘橡胶艇,踩着从船身垂下的软梯,登上了小王所在的渔船。这里离南美大陆海岸线有500多公里——也已经不是阿根廷的专属经济区,而是无人管辖的公海。

这天阳光明媚,算是风平浪静,海面的蓝要比天空的蓝,深上好几层。难得有人登船探望,船员们都很轻快。小王个头小小,留着两溜小胡子,贫嘴,上蹦下跳;其他的中国船员都来自石岛,要比小王要年长得多,大多都有二三十年远洋捕鱼的经验,在旁一脸和善地看着。石岛在山东半岛的尖儿上,世代打渔,但也已经不太有年轻一辈愿意上船了。幸而像印尼这样的国家,可以雇到廉价船员,船上的这几位东南亚渔工,看起来不超过20岁,围在一起,站得远远儿的。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