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反修例运动一年

艺术人做区议员:处理地区事务时,艺术教会我什么?

从社区参与、人群连结到下有作为:艺术教了他们别人想不到、做不到的……

王天仁、罗伟珊、张嘉莉与连桷璋都是去年当选的新手“素人”区议员。

王天仁、罗伟珊、张嘉莉与连桷璋都是去年当选的新手“素人”区议员。摄:林振东/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吴世宁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20-05-26

#文化干扰#区议会

【编者按】9月立法会选举在望,去年11月香港区议会选举中多名政治素人当选,也包含艺术工作者。与“政治”相比,艺术总更强调创意与想像力,政治与艺术,冲突、掣肘还是互补?新时代、新世代的“艺术青年”与人们印象中的“艺术家”可有不同?艺术家区议员们奋身制度之内,屈指半载,艺术可为他们的地区工作擦出火花?

荔景邨区议员王天仁上任五个多月来,做过一些令街坊惊奇的事。比如说,有一次一个伯伯投诉厕所水箱冲厕力度不够,王天仁二话不说走上伯伯家,手执“士巴拿”(扳手)扭动水箱零件,成功令冲厕水回复“冲劲”。对比以前该区区议员周奕希老是穿西装黑鞋,一本正经,伯伯惊讶地道:“区议员也会亲手做这些事?”“如果我按正常程序处理,就要通知房屋署,他们联络外判维修商上去检查,然后再回复房署⋯⋯为什么我不试试即场处理?”王天仁解释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社工。”但他既不是社工,也不是水电工,而是一个以木材创作的艺术家。

王天仁2000年于中大艺术系毕业,其后20年间一直创作——他喜欢将回收卡板变成童趣动物木雕,亦活跃于本地及海外展览。他指自己从来不是走“高深”路线的艺术家,作品贴地易消化;2017年,王天仁更在深水埗开设“合舍”,对王天仁来说,所谓“艺术”,不是一面加诸己身的旗帜,“那种(艺术)特质,其实已融入一个人的判断及处事手法中。”他说。比如说,既然讨厌在制度内循程序守规矩,还不如直接解决问题核心,如即席修理马桶。

荔景邨区议员王天仁。
荔景邨区议员王天仁。摄:林振东/端传媒

但即使对制度存疑,一班艺术家还是走入制度了——跑马地区区议员张嘉莉是策展人,亦是本地独立艺术空间 C&G Aparment的创办人;湾仔爱群区议员罗伟珊是铜锣湾富德楼(不同艺术机构进驻的香港艺术村)艺术空间“艺鹄”的“文化工程师”;大埔广福及宝湖区议员连桷璋则从事广告设计,并以其风格大胆的文宣在网络取得关注。上述都是新手“素人”议员,除了大坑区议员杨雪盈——她于2014年当选,并于去年成功连任,更成为湾仔区区议会主席。她是陶艺家,亦是艺术教育工作者。

当选后,这班议员既背负著支持反修例运动选民的厚重寄望,又得直视区议会这个“咨询架构”职权有限的事实。我们找来这几位区议员谈谈,从竞选过程、处理纠纷、社区事务中,如何可以“艺术”,以及“艺术”之于政治的有用及无用。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