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坏教育》:当名校陷入“教育”场所的权力角力

当“校誉”面临毁损,那些看穿“教育”内部权力机制的人,为何大多还是选择沉默……

《坏教育》剧照。

《坏教育》剧照。图:网上图片

特约撰稿人 肥內 发自四川

刊登于 2020-05-16

#教育#电影

《坏教育》(Bad Education)讲述一桩轰动美国的校园侵占公款事件:在长岛上已攀升至全美第四名的名校罗斯林高中,学区总监法兰克‧塔森(Hugh Jackman饰)与业务经理潘姆,葛拉肯(Allison Janney饰)一共侵占了1100万美金,成为截至当时涉案金额最高的校园盗窃案。

行事谨慎的法兰克万万没想到先是因为潘姆的儿子粗心,用学校卡刷了装潢自己家的建材,让潘姆因此丢了工作;而后又因为他鼓励的学生,透过校刊,让本来只是用来吹捧学校积极推动之“天空步道”建案的小文章,意外发展成揭露侵占公款罪行的骇人报导。

这是剧作家科瑞‧芬利(Cory Finley)转战导演的第二部作品。相较于前作《良种动物》(Thoroughbreds,2017),《坏教育》显得少了点个性,却多了份讲究。封闭在有限舞台的《良种动物》适合导演进行形式的尝试,但是视野宽广的《坏教育》则以更为精致的手法,来讲述这个轰动的社会事件,并以“围绕教育”的议题来作为这个论述教育的新切入点。

《坏教育》剧照。
《坏教育》剧照。图:网上图片

教育电影中的特别之作

校园或课堂当然是“教育电影”的必备元素,不过也因此很难区分到底“校园电影”跟“教育电影”谁的范畴比较大,比如说校园电影当然也包括了以校园为背景的青春爱情片,或者校园霸凌片,或者所谓“YA电影”(一说是young actors,著眼于主要人物都是年轻演员;更多是指young adult,著眼于人物在影片中将经历的某种心灵蜕变);相对地,“教育电影”也可能出现在成人之间而脱离校园,并且有时候也以家庭为主要舞台。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