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许仁硕:未來的社会安全网,能否既接住精障者又接住普通人?

台湾在未来织出的那一张社会安全网,究竟是用来监视与隔离,还是陪伴与协助?

2020年2月9日台湾十分车站,列车停靠在站台。

2020年2月9日台湾十分车站,列车停靠在站台。摄:陈焯煇/端传媒

刊登于 2020-05-13

#许仁硕#台湾#评论

日前,因精神障碍在一审无罪,处以五年监护治疗的杀警案判决,在台湾社会上引发轩然大波。许多民众痛批法官与医师,质疑精神鉴定与监护治疗的效力。在汹涌民意之下,被告因缴不出保金而继续羁押,法务部则宣布将设立大规模的“司法精神病院”。

但比起大众反对把精障者“放出来”、要求“关进去”的焦虑,在学术与实务上长年呼吁的“社会安全网”,却相对不受青睐。“关进去”似乎在直觉上最安全,但这样的“安全”,究竟是谁的“安全”?

台湾强制住院的制度变迁与局限

目前法律上虽有“强制社区治疗”,但仅限于药物治疗与检验;而实际上对患者真正有效的治疗,则远超过强制服药或验血验尿的范围。

台湾在2019年,约有近13万的慢性精神病患者。虽然在统计上精障者的暴力犯罪率并未高于非精障者,病情也不一定会造成暴力倾向。但从先前的小灯泡命案,到这次的杀警案,只要嫌疑人患有精神疾病,无论与案情是否有关,判决是否考量精神疾病因素,总是会引发社会将精障者视为潜在罪犯的普遍不安情绪。

就制度上而论,对于精障者的暴力行为,首先在警察职权行使法上,针对“疯狂或酒醉”下,造成自身与他人生命身体危险者,可以用强制力进行“管束”,拘束其人身最长二十四小时,并通报家属或适当机关。而根据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三条,警消在执行勤务时,若发现精神病患,应通报主管机关,必要时请求协助,并护送前往就医。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