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深度2019冠状病毒疫情

武汉封城记:“一夜之间就慌了”

“哪怕是自己的家人,也不敢见面了。”

2020年1月23日,武汉的超市。

2020年1月23日,武汉的超市。摄:王丹妮/端传媒

端传媒编辑部 发自武汉、香港、台北

刊登于 2020-01-23

#新冠肺炎

“倒不如现在就是世界末日”

1月23日凌晨两点,疫情爆发的第47天,武汉发布“封城”通告,宣布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并通知市民无特殊原因不要离开武汉。不久前,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死亡案例从原来的9人突增至17人。

通告发布时,30岁的柯常正在武昌区的家中喝酒,因疫情而焦虑不安的她,一直在纠结要不要离开。“听到消息后反而决定不走了,”柯常说,“那一刻,是她一整天中最轻松的时刻。”

于此同时,1月19日从纽约飞回武汉探亲的罗秀收到国外好友的消息,劝她连夜飞走。另一位朋友则说,当年SARS都没有封城,肯定回得来(纽约)。罗秀想,还是明早起来再决定。

封城的消息在夜色里蔓延。《纽约时报》形容,中国是在用一种有几个世纪历史的公共卫生策略来防止一种神秘的呼吸道感染病毒的传播。它引述专家的评论:把一个比纽约还大的城市关起来,这是史无前例的。英国媒体《卫报》引述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杨大利对封城策略的评价:“从很多方面来说,当地的领导和人民绝对没有准备好,这对他们是一个紧急情况。”

2020年1月23日,武汉的公共汽车。
2020年1月23日,武汉的公共汽车。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境内舆论则对封城政策表示支持。“2020年1月23日,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武汉已经向全世界展现出来最大的社会责任感!封城!”一些武汉人在朋友圈写道。在社交平台上,甚至有不少外地网民质疑:为何封城政策早上10点才执行,让武汉人能彻夜离开;还有不少人表示必须监控离开武汉的人,“指不定哪个是毒王呢!”

柯常的一个外地好友得知武汉的高速路(已于23日下午两点封闭)仍可以通行,第一反应是:“那怎么行,潜伏期不发烧啊。”柯常气得给她发了一段话:“都把在武汉的人当潜在病毒,其实没有人关心患者就医的情况,没有人关心健康在(武)汉的市民如何保障接下来的安全。”

“我感到在这样的社会,倒不如现在就是世界末日。”柯常对外界的“敌意”感到伤心。

许多人决定开汽车出城,但城内好多加油站都没油了。23日上午10点,随著最后一班火车和飞机离开武汉,这座城市的出入口只剩下大排长龙的高速公路。就在一个小时前,在武汉光谷地区工作的阿枫通过高速路离开了武汉。她在早上8点看到了封城的消息,感到害怕。此时男友刚好看到有同事要开车离开武汉,两人遂决定一起走。“其实我们反应不是很快,我看到朋友圈有人说昨天晚上2点看到消息,然后去汉口站现场窗口买票走的。”阿枫说。令她颇感意外的是,过武汉关口时,她没有被量体温,也没有做什么检查,直接就出来了。“我不知道有没有那种红外线的(设备)。”

下午两点半,武汉关闭高速公路出口,整座城市彻底变成一座孤岛。

2020年1月23日,武汉的市面情况。
2020年1月23日,武汉的市面情况。

“哪怕是自己的家人,也不敢见面了”

孤岛里的人开始出门采购、囤积食物。柯常在网上下单了几百块钱菜,送货时间预约到了第二天。

1月23日早上,多张关于武汉超市菜价大幅上涨的照片在社交网络上流传。一张显示为武商超市的图片,一棵大白菜的价格为41.5元,一只冬笋的价格为96.2元人民币。《中国新闻网》23日的报道也提到,“市民在超市抢购物品,日用品区和食品区都出现了空柜的状态,结账台前排起了长队”,但“上涨幅度不大”。

不过武商超市已在微博发布公告,称正对网上流传的“天价大白菜”核实来源,并要求蔬菜依然按标准进行售卖,保证供应。其工作人员向《财新》记者表示,武商超市今日接到商务局的通知,所有进出城的送货车辆,可以办临时的通行证进出,后续的菜品供应也不会受到影响。不过该工作人员也承认,一开始出现了慌乱抢购的情况。

有武汉市民向端传媒透露,她妈妈在今天上午开始封城的时候去市场采购,当时市场正在清洁,已几乎没有顾客,商贩也在陆续离开。最终她妈妈花了150元买了一些白菜蘑菇蚕豆,是“最后一批菜”,另外还买了600多元的药品和口罩。

流言比病毒传播得更快。微信群里许多人开始转发“今天下午五点-九点,大家千万不要出门,全市转运发热病人到定点医院”,不久后,“中部战区空军今天会在武汉上空开始播撒消毒粉液,请大家不要出门”亦开始疯传,主旨均是劝告人不要出门。

留守在武汉家中的A开始用84消毒液拖地、抹家具门把手。“武汉一个城市出问题封了,总比全国大暴发好,政府会全力保武汉民生的,也能集中全国力量抗击病毒,昨天李克强到武汉了,从大局看应该能控制住,就是这段日子难熬。”她说,“听着新闻看着朋友圈感觉不好,只希望快些渡劫。”

没能离开的罗秀则担忧武汉的口罩和消毒水不够用。她家中5个人,只有10多个口罩,附近药店的口罩都已经售罊,快递也发不进武汉。

“哪怕是自己的家人,也不敢见面了。”罗秀说。早上,她去看望同城的独居姥姥,平日都是表姐一家陪她。但是表姐接触过新型肺炎患者,正在家自我隔离,也一周没去看她了。

人人处在一种自我隔离的状态。罗秀发觉自己心态有些濒临崩溃,“出发前我反复问了我妈好多次,确认五、六天之内,我表姐没有来看过她。”她让姥姥别和任何邻居说话,戴口罩都别打招呼了。

“这就是我看的那些传染病将是灾难片啊,人心惶惶,人和人之间互相提防。”她说。

离开武汉的人也并没有想象中好过。“觉得离开武汉都有道德内疚感,”阿枫说,“(回家后)也不敢出门,尽可能待在家里,现在大家对武汉人都很排斥,又不敢告诉人家。”

2020年1月23日,武汉的市面情况。
2020年1月23日,武汉的市面情况。

“一夜之间就慌了”

武汉人一开始并不觉得肺炎有什么大不了。

“戴什么口罩?鬼要找你,哪里跑得了?”封城前一夜,一位出租车司机对端传媒记者说道,华南市场传出疫情时,“我们真的也没把它当回事。你看(当年)非典那么厉害,我们还不是在开车!”

回家探亲的罗秀也记得,彼时身在纽约的她关注到武汉的疫情,反而是身在武汉的家人对此比较钝感,认为可能是谣言。回武汉的飞机上,罗秀看见很多人戴著口罩,她自己没有戴,因为新闻说没有人传人。

直到1月20日,武汉官方通报的确诊病人数量从62例骤增到136例,中国其他省市也首次出现确诊病例。那是周一,阿枫发现此前淡定的同事突然都在关注疫情,公司也突然宣布提前放假,她感到有些紧张,跑了好几个药店,才买到“虽然身处武汉,但是我们也不太了解真实的情况是什么。”阿枫开始关注论坛和微博上的消息,看到不少讨论医疗资源不够的消息,“也不知是谣言还是真实的,大家就觉得可能武汉的病情会比官方公开的消息更严重。”公司放假后,她一直待在家里,没见任何人。

1月20日早晨,柯常在汉口一个生活区吃早餐,附近有两个很大的菜市场,人来人往,只有一对情侣戴了口罩。她记得,直到新闻公布医护人员感染后,路上戴口罩的人才逐渐多起来,“一夜之间就慌了”。

2020年1月23日,香港高铁西九龙站大部分旅客都戴上口罩。
2020年1月23日,香港高铁西九龙站大部分旅客都戴上口罩。

和武汉此前的淡定相比,台湾和香港则保持了相对的神经紧绷。在台北松山机场,LED萤幕滚动提醒道:“近期前往中国武汉及邻近区域时,应落实肥皂勤洗手、咳嗽配戴口罩等个人卫生措施”,并提醒游客如出现上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在香港西九龙高铁站,退换票窗口前挤满了黑压压的人潮。1月22日晚上,香港卫生署刚刚确诊了两例“高度疑似”新型肺炎病例。在休息区域,父母给幼小的女儿手心挤上消毒液。

很难见到没有戴口罩的人。50多岁的清洁工董阿姨每天工作8小时,肺炎情况恶化后,每隔两小时就得用消毒液擦拭地面、电梯等设施。接触消毒液多了,长时间戴著橡胶手套,皮肤磨得发疼,她特意在橡胶手套里套上一层棉布手套。除此之外,高铁站加请了一批外面的人手,专门用消毒液擦拭扶手电梯。

40多岁的王先生在高铁站卖智能产品的店铺工作。这家售卖耳机、充电线、移动电源等产品的店铺门口,摆放了几盒白色的3M口罩。店舖从前天开始售卖口罩,20元一个,想法来自大陆的总公司,他们发现大陆口罩缺货,于是销售目标锁定在往返大陆的旅客身上。

与此同时,罗湖口岸的两边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光景,香港这边一直在播放防疫信息,呼吁大家如果有发烧咳嗽要主动就医,防止病菌传播。另一边的深圳,则完全没有任何防疫的广播、卫生检疫或防疫人员。在罗湖火车站,端传媒记者看到,检票员、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均未佩戴口罩。

2020年1月22日,中國武漢的漢口火車站內,自動扶手電梯上,不少旅客都戴上口罩。
2020年1月22日,中國武漢的漢口火車站內,自動扶手電梯上,不少旅客都戴上口罩。

尾声

此刻困在武汉的罗秀一家人,正在讨论还要不要继续早已预订好的年夜饭和初一、初二的家族聚会。

一开始,罗秀的妈妈说觉得没必要取消,但亲戚却说不参加了。罗秀后来才知道,舅舅决定不参加的原因是,他的亲家公有发烧的症状,他们担心有过接触,不愿意出门。

更让罗秀感到担忧和难过的是,她表哥的公公发烧了,1月15日前后,这位公公的一个同事说自己甲流发烧了,过了一天他自己也发烧。1月22日,他去人满为患的医院做了一天的检查,医院确信他一定是“这个病”,但是以检测试剂不够用、病床已满为由,让他回家,第二天再去做检查。

1月23日,罗秀的表姐打电话给公公,但没有联系上。同日,武汉公共交通停运后,多名医护人员反映难以去到上班场所,许多的士司机听说去医院都拒载。

应受访者要求,报道中人物皆为化名。

本篇报道由端传媒记者门悦悦、吴婧、杨子琪、林可欣、何欣洁,特约撰稿人王浠,实习记者 张美悦、李瑞洋共同完成。

2017年7月,端传媒启动了对深度内容付费的会员机制。但本文因关乎重大公共利益,我们特别设置全文免费阅读,欢迎你转发、参与讨论,也期待你付费支持我们,浏览更多深度内容。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