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逃犯条例

若“勇武”失效,反修例运动应往何处去?

这场抗争并非“终局之战”,因为真正的终局之战还未到来。

2019年1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有物品被焚烧。

2019年1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有物品被焚烧。摄:林振东/端传媒

草石

刊登于 2019-11-11

#四中全会#逃犯条例#香港

昨日,当警察再次开枪射伤示威者、一位市民被黑衣人士纵火点燃等伤人事件发生后,林郑于傍晚六点站在记者招待会的台前,平静地说出“暴徒的行为是不会得逞的,一定不会争取到口中的政治诉求”时, 我们理应能够确认,中央与港府此时的策略,就是以压倒性的武力优势,逐步将前线的运动熄灭;而在这个过程中,假如抗争者的武力升级或演变成无差别攻击,也会是政府乐见的局面。

因为到了今天这一步,“勇武”看起来已不再是一种抗争的策略,更像是某种“绝望”的反抗。

“勇武”的由来

这几个月以来,林郑政府将民意视作无物,警方面对市民的武力也不断升级,则是本次抗争升级的背后,多数同情者重要的心理基础。

起初,“勇武”的行为被多数示威者所接受,可以说是因为香港人的“和平示威”在这些年已经屡次被证明无效。这种无效,既是2014年占领中环运动的失败与其发起者相继被判刑所体现的,也是反修例运动在六月动员一百万与两百万人上街后,政府仍不愿正式撤回《条例》、及五个月来的系列令人失望的回应所导致的。

而在这五年中,香港本就有限的政治参与持续被设置各种限制,立法会议员因为人大释法被取消资格;而铜锣湾书店等较明显的政治迫害事件,也令很多原本没有那么在意普选的港人,感受到了政治不自由带来的恐惧。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