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张育轩:街头抗争、总理请辞,黎巴嫩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尽管民众强烈要求,但政治人物其实不乐见“推翻重来”,这不单纯是因为不愿放弃权力,也是因为在黎巴嫩政治体制和国际处境下,难有理想的解决方案。

2019年10月18日,黎巴嫩贝鲁特反政府示威当中,示威者从汽车上卸下轮胎阻塞高速公路。

2019年10月18日,黎巴嫩贝鲁特反政府示威当中,示威者从汽车上卸下轮胎阻塞高速公路。摄:Sam Tarling/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9-10-31

#中东政治

过去两周以来,黎巴嫩爆发抗议,要求政府整个下台,抗议规模之大,不仅仅只在有“中东巴黎”美称的首都贝鲁特,甚至还蔓延到了黎波里、纳巴提耶等二线城市。大批黎巴嫩人不分教派上街挥舞黎巴嫩国旗,挡住道路、歌唱、演讲,推特上也出现“黎巴嫩起义”(#Leban Intifada)、“黎巴嫩革命”(#Leban Thawrah)的阿拉伯文标签。抗议也延烧到许多拥有黎巴嫩海外侨民的西方城市,声援国内的同胞。面对这场突如其来,如此大规模的全国性抗议,黎巴嫩政界试图安抚群众,承诺改革,几乎没有效果。而笔者截稿之时,总理哈里里(Hariri)在 29 日当地时间下午前往总统府递出辞呈。

这次抗议的导火线是[黎巴嫩政府内阁[1]传出计划要对 Whatssapp 等线上通讯软件的电话通讯征收每日 0.2 美元的课税,可谓压垮了黎巴嫩人忍耐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这几个月黎巴嫩民意对政府的不满早已逐渐发酵,今年初开始黎巴嫩内阁就传出因为经济状况不佳,必须删减开支引起各部门的恐慌。安全、国防、外交等单位扬言拒绝成为减缩目标,有黎巴嫩朋友告诉我,大学教师已经开始延迟发放薪水。黎巴嫩央行也传出美金储备不足, 9 月中,黎巴嫩的能源业者关闭全国所有加油站,抗议政府暂停提供官方汇率的美元兑换。连英国著名中东记者Robert Fisk 都指出自己在 ATM 领不出美金,显示黎巴嫩经济情势的严峻。10 月 15 日,黎巴嫩森林茂密的山区爆发了数十年最大的一场大火,大到连首都贝鲁特都看得到烟,而大火立即就凸显了黎巴嫩消防人力设备的不足。这把火,连同今年一连串的事件将黎巴嫩人推上了街头和历史的最前线。

今天,当黎巴嫩的抗议民众高喊的不是“面包与工作”,而是“整个政府下台”,在这次抗议之中,不分教派的人们站出来一同抗议“所有教派的政治人物”。这显示出,危机不仅是经济的,更是政治的,而更因为地缘政治的关系,更是国际性的。

2018年11月13日,黎巴嫩总理哈里里(Hariri)在贝鲁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
2018年11月13日,黎巴嫩总理哈里里(Hariri)在贝鲁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摄:Joseph Eid/AFP/Getty Images

脆弱的经济平衡

首先,黎巴嫩的经济建立在脆弱的基础上。黎巴嫩面积约台湾三分之一,人口约六百万左右,高度仰赖外国援助和举债,政府收税能力低落。出口竞争力低,80%的物资仰赖进口,根据 OEC 数据,2017 年黎巴嫩的入超约 170 亿美元。黎巴嫩的 850 亿美元的公共债务比例约世界第三,是其 GDP 的 150%,仅次于日本跟希腊。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