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逃犯条例

林朝晖、郑韵仪:为香港破局,中央应先松绑政治经济?

试问取信于北京的本地工商界和建制派真能置身事外吗?

2019年9月15日,下午3点左右铜锣湾,“国际民主日”游行现场。

2019年9月15日,下午3点左右铜锣湾,“国际民主日”游行现场。摄:陈焯辉 / 端传媒

刊登于 2019-10-30

#逃犯条例#香港#评论

回归廿年有余,香港深陷于一个恶性循环:特区政府依赖建制与工商界组成的管治联盟,这管治联盟轻易向中央伸手讨要惠港政策,制度的既得利益者缺少改革诱因,自然安于现状;而特区政府多年来由公务员把持,缺少政治及战略眼光、因循守旧得过且过,贻误不少改革良机。香港政经发展多年来停滞不前,产业单一和社会不公的情况毫无改进,大众日积月累的怨气在政治改革和普选问题上集中爆发。奈何能够左右舆论的资本只欲保留政治特权、延续经济利益,蓄意引导错误方向、拖慢改革进程,由是今日香港陷入困局、危机频现。

房价高企、生意难做,推波助澜的利益集团昭然若揭;能在提名委员或功能组别中对特区决策有重要影响的,坐稳位置的工商界无可推却; 虽然工商界及建制派坐拥政治特权;但香港的社会民怨爆发,都总会被北京当局归咎外国势力策动、混淆“本土”与“港独”,甚至推塘教育问题来模糊社会不安实况,致使对港部门信息混乱、错判局势,试问取信于北京的本地工商界和建制派真能置身事外吗?

当前局面总有终结之时,关键真不是当下如何尽快“制暴”,而是应当要准确理解当前局面不只是由用肢体抗争的青年造成,而是有著上百万的跨阶层的香港市民默许和容忍的;一批已经不再寄望政府咨询制度、议会及政党、及游行静坐可以带来改变希望的香港市民,他们不一定支持暴力,但明显都盼望改革来临。如果对港部门误判以为“时间站在我们一方”,妄求拖字诀换来“治安”,则绝非根治香港管治问题的长治久安之计。此时此刻,我们正站在历史的分岔口上,要破的不仅是当下危机,更应是沉疴已久的政经结构。

2019年10月20日,旺角一间优品360被焚烧。
2019年10月20日,旺角一间优品360被焚烧。摄:林振东/端传媒

工商染指政治决策?

是次修例风波中,往日惯例“保皇”的工商界却支吾以对、左闪右避;即使表态,也模棱两可、雨露均霑。在笔者看来,不能指其变心,只是显露了资本家的本质。逐利是资本的本性——政治取态的两面讨好正是“不忘初心”、趋利避害的表现。无独有偶,回归以来但凡触及工商界根本利益的政策不是无疾而终,便是难以落实到位。董建华的“八万五”、梁振英的“港人港地”乃至现届的“明日大屿”无不触瞧;唯大兴十大基建、取消遗产税、停止卖地的曾荫权在任内安然无恙。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