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逃犯条例

朱顺慈:社会抗争中的校园,有可能“去政治化”吗?

重读访谈纪录,对照当下时局,深深感到学校处境之难,比起雨伞运动,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某些需要深思的题目,原来历久常新。

2019年9月19日,一名女生在沙田城门河的中学联校人链活动中,用贴纸贴在自己右眼上。

2019年9月19日,一名女生在沙田城门河的中学联校人链活动中,用贴纸贴在自己右眼上。摄:陈焯煇/端传媒

刊登于 2019-10-26

#端 x SHKS#朱顺慈#评论#香港研究

【编按】:反修例运动以来,香港的“教育”常常成为港府及中央的批评对象,大中小学生关注甚至参与社会运动,也成为一些家长担心的“问题”。香港中文大学段崇智与学生的几次对话及其后发表的校长信,在本港固然受到欢迎,但也引来了内地官媒《人民日报》的抨击,校园、校长、学生——为人师表者及学习者,总是要经受关于“政治化”的质问和考验。

“政治”的本质、“教育”的本质究竟为何——这些问题或许要多回到几本书中去找寻答案,但是当我们把目光从理念转回到实际的教育过程、校园生活中时,则能更细致地发现其中的张力。学校真的没有做够吗?学生没有顾及学校吗?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吗?老师及校长没有秉持中立吗?如此多的疑问,被淹没在一句“教育有问题”的笼统指责下,实在可惜。本文是香港传播学者朱顺慈基于雨伞运动之后做的研究改写而成,回应今日,仍有余音。

本文为“SHKS”(Society for Hong Kong Studies)独家为《端传媒》供稿。SHKS成立于2017年,是由全球21个国家、250多位学者组成的多学科、多院校合作的独立研究组织,协会关注香港本地、香港与中国及亚洲的关系,涉足领域包括政治、历史、社会及文化研究等,主要目标是促成本地与国际、学者与学子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并鼓励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从2019年2月起,SHKS将每月在《端传媒》上刊出新近的研究成果,敬请关注。

九月开学以来,参与反修例运动的学生有增无减。截至10月8日,香港警方累计拘捕2300多人,其中750人未满18岁。禁蒙面法实施后首个周末,被捕百余人,六成在学。如何理解现况?不少人以一句“教育出了问题”解说,至于具体哪里出问题,就各有各的说法。首任特首董建华当年力推教改,二十年后直认通识教育失败;前教育局常任秘书长罗范椒芬认为错不在通识,反而社交媒体影响更大;现任教育局长杨润雄说,家长和社会的角色同样重要,未来会加强家长教育云云。

“教育”很玄妙。举凡社会出了什么问题,总有人提出加强某方面的教育来解决。未婚怀孕个案多了?我们需要与时并进的性教育。青少年道德观念薄弱?是时候重整德育了。高分低能?年轻人要学习多角度思考,必修通识。语文水平下降?信息科技追不上?几乎所有问题都关学校事,都应该开一科,只要加人手、拨资源,问题便迎刃而解。到问题解决不了,怪罪起来,学校又首当其冲。每次听人批评学校诸多不济,我都不确定大家责备“学校”时,脑里想的,到底是有血有肉的校长、老师和学生,还是盘根错节的架构和层级。如果是前者,即是把所有人都骂了,不但一竹篙打了一船人,亦无视体制内各种利害和张力。如果是后者,那我们是否应更公道些,先别忙追究,而是回到制度本身查找不足?

2014年9月,我在荷兰学术休假,每天醒著的时间都在网上追新闻。10月,黄之锋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周刊以“一代的声音”(the voice of a generation)为专题,内文提及“青年震荡”(Youthquake),这比喻固然生动贴切,我却随即想到,占领现场虽不缺中学生身影,但学校依然是最多年轻人聚集的地方,要说这是一场震荡,在漫长的七十九天,学校里头出现过什么样的震荡,他们如何面对?当时我一直留意为数不少的中学政改关注组,他们组织各种表达政治诉求的活动,大至罢课,小至派发黄丝带,抗议行动不时见报,报道重点往往落在校方和学生的“冲突”。我搜集相关报道,整理了一个学校名单,2015年年初,得到其中四间中学同意,让我分别访问他们的校长和该校的政改关注组负责学生,尝试还原“冲突”背后的故事,了解本来的规章制度的作用。研究结果于2018年在期刊Social Media + Society发表。(注1)

五年过去。重读访谈纪录,对照当下时局,深深感到学校处境之难,比起雨伞运动,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某些需要深思的题目,原来历久常新。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