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逃犯条例

专访周永康:这场运动激活了香港,在痛苦中打开未来

2014年之后,好像有种感觉是,香港未来已经被关掉了、就这样了、没有希望了。但在2019年,抗争者又慢慢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这个运动激活了香港。这个运动不断地在挑战中国的政治宣传、重新说香港的故事。香港故事可以不从回归讲起,可以不从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讲起,是可以重新去打开这个辩论,去讨论我们跟中国的关系是什么,这件事情其实是威力无穷的。

周永康,2014年雨伞运动期间担任学联秘书长,于2016年因参与重夺“公民广场”行动,被判非法集会罪成立。

周永康,2014年雨伞运动期间担任学联秘书长,于2016年因参与重夺“公民广场”行动,被判非法集会罪成立。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 何欣洁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9-09-27

#伞运周年#雨伞运动#香港#周永康

五年前的9月26日,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学联)秘书长周永康与其他学生发起秘密行动,重夺被政府封锁的“公民广场”(政府总部东翼广场),行动随即遭警方清场、数十名学生遭逮捕,引燃群众前来声援。9月28日,后被称为“占中三子”的港大法律系教授戴耀廷宣布,酝酿多时的“占领中环”行动正式启动,揭开了雨伞运动的序幕。

在运动中,周永康因常上大台主持,成为运动指标人物,并于10月21日偕学联副秘书长岑敖晖、常委罗冠聪、常委梁丽帼、常务秘书钟耀华与政府对话,其中一名政府对话代表,即为今日特首、时任政务司司长的林郑月娥。

雨伞运动为期79日,并未达成当初所设定的“争取真普选”目标,群众对大台上的学联、学民思潮干部多有不满,一连串事件相互引爆下,大学学界发起“退联”(退出学联)潮。2016年,周永康因重夺公民广场行动,被裁定“煽动他人参与非法集会”罪名成立,其后入监服刑。

出狱后,周永康依原本规划,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攻读地理学博士课程。2019年,香港爆发反修例运动,群众共识之一即运动“无大台”,言明记取雨伞运动经验,不再认运动有领导,人人皆可做大台。期间,周永康与黄之锋投书纽约时报,以〈香港人民不会被中共吓倒〉为题,持续在运动中发声。

五年后的今日,香港由“伞后”的低迷,重新踏上“反修例”新局。周永康如何回顾当年与林郑月娥的“对话”经验?如何看待一国两制?作为香港90后,他如何理解今日风起云涌的本土思潮?以下为《端传媒》与周永康的访问记录。

端传媒:当年雨伞运动,你曾经以学联秘书长的身分跟政府对话,当中的谈判代表之一,就是今天的特首林郑月娥。但到2019年这场运动,香港人多数已经不相信跟政府对话能获得什么成果,人们宁愿持续在街头上抗争。你现在怎么回头看五年前你们跟政府“对话”这件事?

周永康:当初运动过程每天都有扑天盖地的压力,都在身体跟精神的极限、在一个高张力的过程里面,(促成对话的过程)有很多人的介入、很多人对于“对话”的想像在里面,其实是一个很短、很仓促的决定。

这五年来,我们几个都没有机会很深入地再谈“当初为何会发生这个对话?对话这件事情如何发生、如何发展、后续发生什么影响?”其实现在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来重新思考这件事情。

当时要对话,最大的压力,就来自于防止血腥镇压,不可以让八九六四再重来。其实在928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知道可以对话了,同时,也知道林郑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的、结果是不会改变的,但928之后有很多风声说可能会镇压,很多人都吓坏了。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