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蔡宏政:党国凝视下的台湾旅游

如何评估大陆叫停自由行下的台湾观光业及两岸政经形势?

一群中国旅客在小金门的战史馆拍照。

一群中国旅客在小金门的战史馆拍照。摄:陈焯煇/端传媒

刊登于 2019-08-28

#蔡宏政#两岸关系#评论

陆客观光在台湾的媒体上一直都是以“救台湾经济”的形象出现。去年底高雄市长选举中,随著韩国瑜的竞选口号,“人进得来,货出得去,高雄发大财”,陆客观光更成为台湾“庶民经济”无限遐想的期待。不料,今年8月1日自由行却遭到中国政府无预警中断。本文首先论证,中国的出境旅游从来就是党国体制下经济民族主义的一环;其次,对台湾的旅游政策就是在这个经济民族主义下用商业做统战的实践;最后我们对中国政府此一手段进行了评估。

毛时代没有旅游经济

毛泽东本身虽然雅好舞会与女伴,但旅游则是在禁止之列的“资产阶级”行径。1964年成立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主要是在接待国外访客,属于外交工作的一环。当时中国是处于超英赶美的重工业化进口替代阶段,都市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必须来自于对农业部门生产剩余高强度的汲取,一切人力物力,用于革命超赶,何来休闲旅游?

中国并不是特例,一直到1970年代之前,重工业化的进口替代策略在大型农业国家如拉丁美洲、非洲、印度及部分东南亚国家都是主流思想,也曾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著名的例子包括:巴西的制造业 GDP 从1950年到1978年扩大了10倍;墨西哥在1970年之前的经济成长率平均达到6.5%;印度的 GDP 在1951~56之间成长了18%,在前三个五年计划中,钢铁产量则增长了10倍。

就中国而言,其成就则更为突出。战后的投资增长率由战前的5%陡增到20%,是同时期印度的两倍,大约等同于1928年苏联在史达林时期的最高峰。在人口年增率为2.4%的情况下,中国国民所得在一五计划中依然达到8.9%的年平均成长率,其中农业产出与工业产出分别以3.8%与18.7%的速度增长,农民与城市工人实际收入分别提高了20%与30%。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