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 ON风物深度

教育游戏如何更好玩,一个未来老师的脑洞

好玩还是有用,是教育游戏化永恒的辩题,与其在零和博弈中焦头烂额,不如开脑洞想想如何做出更好玩的教育游戏。

特约撰稿人 陈恒一

刊登于 2019-08-24

#Game ON

这一年,我在香港大学读国际教育专业,老师有时会在课堂教学时使用教育游戏(educational game)——针对特定教育目标而研发的游戏。 其中一课,老师选择使用 Kahoot!上课。这是一款在线答题游戏,老师提前设置好若干问题,所有同学登陆 Kahoot!的网页,开始答题。每道题的背景颜色不同,而选择题的四个答案选项则用红蓝黄绿四种不同形状的色块代表,答题时还有动感十足的背景音乐。游戏最核心的是紧张刺激动态排名机制,每答完一题,系统会根据答案对错和答题时长计算每个人的分数并更新排名——排名采用匿名制,不用担心被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的答题情况。老师会实时查看每一道题的答题情况,如果大部分人都答对她会马上进入下一题,如果较多人出错,她就会意识到我们并没有理解概念,就会停下来详细讲解题目。游戏过程中课堂气氛很活泼,周围同学都在专心答题。

Quizlet 的学习模式
Quizlet 的学习模式网页截图

那堂课 Kahoot!上有10道关于语言教学理论的题目,开始的3道我很快答对,分数位居班级前三,接着我连续答错三道题,排名一路狂跌。我谨慎起来,花更多时间答题以保证准确,可惜最终排名还是处于中游偏下。课后,我清楚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漏洞,发现自己有了翻笔记复习的动力。这次亲身体验让我对教育游戏产生好感,具体到 Kahoot!,我认为它在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并给出反馈方面算得上是合格的教育游戏。

早前端的 Game On 刊登唐健朗的《教学游戏真的有助教学吗?——来自香港的一线观察》,作者也是港大研究生,曾经在课上作为学生接触了同一款游戏软件。他觉得 Kahoot!的问答形式单一、用在课堂教学中操作麻烦,进而延伸到感叹香港一众大学的老师使用教育游戏的有心无力。也许因为专业不同,作为教育学硕士的我,和唐健朗的看法有分歧。就我的观察,用Kahoot!作为即时检测的工具已比传统的试卷测验要有趣和高效。也许会有老师对教育游戏望而却步,但至少我们中文教育专业的老师愿意使用教育游戏,她们的教学经验丰富,出题时能把握难易度,再配合答案讲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觉得 Kahoot!的形式单一,也可以试试 Quizlet,这也是教育专业的老师向我们推荐的。同为在线答题类的教育游戏,Quizlet 有多种形式供老师挑选和组合,包括学习、单词卡、书写等7种。其中重力模式最复杂——游戏画面中,学习者位于某个星球上即将面临蓝色小行星的撞击,小行星上附着老师设置好的不同学科的习题,例如中译英,解释某个物理概念,解二元一次方程等等,学习者要在行星撞击前输入正确答案。每答对七题就进入下一轮,游戏难度提升,小行星下落速度变快,学习者要在更短时间内答题。如果之前有答错的题,此时它会变成红色小行星来撞击你的星球,再次答错就会 game over。Quizlet 的游戏机制让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任意组合多种模式搭配成独一无二的学习集,比如中文课涉及到认读词语,就用单词卡、学习、书写、拼写和配对组成学习集,物理课注重概念的理解,物理单位的计算,则可以用学习、单词卡、测试、配对和重力组成学习集。当老师发布学习集的链接后,学生用电脑或者手机应用打开学习集就可以答题。目前,不少香港国际学校的老师使用这类教育游戏,以期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并将学生的表现记录在管理系统中。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