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留给我们种子的人:台湾植物园的植物学家们

近年谈保种、谈绿化,核心都是人类如何面对未来生活,但若缺乏对于过去的认识,关于未来往往沦为一时流行的议题或假设。

董景生。

董景生。摄:陈焯煇/端传媒

特约作者 邹欣宁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9-08-16

#台湾植物#环境保护

今年123岁的台北植物园,除了拥有2000多种植物,还有许许多多待解的谜团。这些谜团有时是科学的,例如一群刚从坍方山壁抢救下来的团羽铁线蕨,如何在台北植物园的环境条件下稳定生长?例如为什么濒危的石碇佛甲草去年还毫无动静,今年就开花开得没完没了?

有时,谜团是属于时间的,像是双子叶植物区里的那尊“林火涂君碑”。林火涂到底是谁?有人说他是一位认真好学的台籍植物学生,有人说他曾捐地给植物园,历经漫长的众说纷纭后,植物园新立的说明牌揭开一部分谜底。

传记与问号

原来,林火涂是一位苗圃的台籍雇员,在植物园工作近三十年不曾缺席,还曾获得长期服勤奖。这位“发自内心喜爱植物”,“现今台北以至全岛各地的行道树与观赏植物中,可能仅有极少数未经手于他”的认真员工,仅49岁就因病离世。为了纪念这位台湾林业界不为人知的恩人,当时的植物园长官金平亮三特别立碑纪念他。

然而,林火涂到底是谁?他是台湾哪里人?为什么进入植物园工作?对植物的喜好是怎么养成的?他对台湾行道树的栽种培育理解到什么程度?身为台籍雇员,身后能获得一座碑或许已是极致尊崇,但他终究留下许多历史的问号。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