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十论:抗争是什么?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图:端传媒设计组

端传媒社群组

刊登于 2019-08-08

#读者十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Meg0031,回应《728示威:有救护员收到命令,指救护车须得警察批准才可以进入示威人群中救人》

一直透过端关注香港的近况,从一开使的感动到现在近乎绝望。这一切太不真实,但坦白说这样的发展都在预料之中,掌权者只是正常发挥。

长期在深圳工作,香港一直是心灵避风港的存在。在深圳我练就一身避免与他人谈论想法的功夫,因为这些与主旋律不同的意见对这庞大的身躯来说好似细菌,若被侦测到所有人都有义务为国家帮你消毒。每当被这整齐划一的队形压得喘不过气时,我就去香港,看看到处悬挂的竞选旗帜,游行的人,和周日随地而坐的外籍劳工,不知道为什么就会安心很多。

订阅端好一段时间,不发言是因为觉得不比别人有深度。但真的想对端说,谢谢你们长期以来提供的平衡报导,我才听到主旋律在内,各个微弱但坚定的声音。以及,谢谢香港,希望你平安。

2. Kerry_01,回应《邓聿文:李鹏的两大政治遗产——兼论破解“镇压-稳定-增长论”》

稳定增长论也完全忽略了经济总量崛起中巨大的利益分配不公。户籍歧视、劳动保障缺位、教育不公、医疗不公。对于下岗的职工,对于被迫与子女分离的农民工,稳定是稳定,增长何在?更何况,这种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倾向的“稳定”很可能恰恰是更明显偏向的“增长”的基础,也就是所谓的低人权优势。倘若在今天覆见奴隶制能够让(奴隶主的财富)总量继续翻番,我们也要为这“总量”翻番而欣喜吗?这难道真的是一个无关痛痒的“普世价值观”的问题吗?

3. 塔森,回应《访美、访日、遶境之后,柯文哲终宣布组党,可望加入选总统战局》

认为柯文哲可以“超越蓝绿”的,好像没看到柯幕僚在采访中就已经明确指出了,柯是刻意“打安全牌”、对议题采取模糊态度的。没有立场不代表“超越蓝绿”,更何况柯的“没有立场”摆明也是一种政治算计。如果柯文哲真的如他所说,以台湾民众的利益为重,那他眼中的民众利益到底是什么?打倒蓝绿吗?用“模糊立场”就可以打倒蓝绿?目前他的政策论述除了批评蓝绿,几乎是零。为反对而成立一个反对党,这还真符合台湾一直以来政党恶斗的模式。 我也不喜欢民进党的酬庸、迂腐和算计(当然比起国民党还略逊好几筹),也不希望“亡国感”成为总统选举的唯一议题。但眼下中美关系确实紧张,香港的情况大家也看在眼里,独是假议题,但统绝对不是假议题,保持沉默做墙头草也不是目前可行的态度。真的希望柯文哲的支持者们三思。

4. gort,回应《访美、访日、遶境之后,柯文哲终宣布组党,可望加入选总统战局》

其实每次讲到武统议题,在这个跟对岸网友争论的当下,对岸网友要了解到: 我,这个跟你谈论武统议题的人,是还在受后备管辖的备役民兵,一旦开战,我会为了保卫我自己的家人后代,家园土地,我信奉的言论自由,迁徙自由,参政自由,社会正义而流血。而对岸网友实际上会以身参与,是否为了价值信仰流血的决择却几乎不存在。

某种程度上,我们不是在同一个对等立场上对话。您当然可以嘲笑我必然会被历史巨轮,所谓拳头大的正义碾压,但至少我愿意为了信念而流血,因为我不愿意不自由地苟活,不愿意永远寄望政府的施舍,不愿意哀叹历史的必然。

如果您身为一个台湾人,设身处地思考,您会做出什么选择?

5. Minagi,回应《李立峰:反修例运动,政府支持者心中,警察会永远伟大吗?》

中间的一个调查,支持建制派的人明显选择“经济发展”的多于选择“秩序”,作者的结论中却并未提到“经济发展”,而是强调了“秩序”,不知这是什么原因。在我认识的很多人当中,越是会选择“经济发展”的人越是会污名化“政治”这一名词,他们将政治视为肮脏的东西,所以拒绝关心以及参与政治。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想法,因为政治是一个人一生中难以完全回避的问题,你不去找政治,当政治来找你的时候,你就会显得有些难以招架了(今日的香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与其在这个时候不知所措,不如一开始就参与到政治当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6. 维基,回应《728清场记者手记:当20秒一发的催泪弹成为香港日常》

反对示威派过激就等于支持修例吗?肯定不是。其实我看到蛮多希望年轻人冷静点,以及温和化,但对方也不支持政府。对方还谴责自己,觉得正是自己努力不够,才使年轻人走上这样的路。而元朗大概是政府给自己挖的另一个深坑,在已经证实了伤害的是无辜路人的情况下,警方的不作为是多可怕的事。也就是警方是否已经把示威者当成敌人而不是仅仅的示威者了。在我看来,因为人之生命的珍贵,真的没有比元朗更践踏人性与法治的了。

7,8. Fai、雨月,回应圆桌话题《“全港大塞车”不合作运动,以瘫痪城市日常生活作政治诉求,你怎样看?》

Fai:事情不该是责怪他们今日不让你出行方便,而是感谢他们平日的配合让你的出行成其可能。即,配合不是应份的。所谓不合作,即不配合。能顺利从荃湾到筲箕湾不叫“自由”,而仅仅是每个社会细节配合的结果,因为你并没有被剥夺从荃湾到筲箕湾的自由,只是机器崩坏,既定路径失效。

社会共识再强烈,定有持反对意见的人,因此正反两方的权重会变。而且,似乎也没人谈及“因地铁延误不能准时上班”到“无法养家活口”的逻辑滑坡。(今日有人惯性以此为发难理由,路人即场凑了三百块钱给她。)而近年地铁频频延误故障,为何这些人会毫无反应?不以此为理由责难地铁公司“阻人揾食”?甚至问责管治效率低下的政府?因为,他们控制不了地铁公司和政府,却能轻易为难每个普通的抗议者。弱者欺负弱者的又一例子。

反面是,深入骨髓的、对“失控”的恐惧。但在我看来,没有那一种控制比人民经过理性思考、选择后的自我控制更高级。香港人在社会运动中习得了更高层次的社会控制。把反送中撤换到中国,中国人马上可以预见“恶梦”,为什么?因为一向严控靠的是自上而下的强制力,不是民众个体理性生发的自我控制,只要把这强制力拿开,与香港现在的局面绝对两样。之所以,我希望内地朋友能更新你们脑子里对“控制”的理解。

对那些合作者来说,他们的利益受损了:上班迟到扣钱、交通时间更长、出行不像往常方便。同时:地铁在危急事件中可以放弃乘客生命,让他们处境危险;黑白勾结的恐怖统治得到了公营部门的配合,让他们曝露在赤裸的暴力里;索要一个合理(是合理)解释的权利被拒绝,统治机器的强势直接影响日后的施政质素。

你看到的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我不认为二者是同样比重的东西。自然不排除有的人就是只看得到前者。

怎么指称昨天的事十分重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合作者打了合作者一巴掌、不合作者乱砖打死合作者、不合作者欺压弱势的合作者。

不论哪一个类比都是把昨天看成民VS民。实情却是,昨天就是民VS管治机器。假若合约关系存在于每个个体与统治机器之间,那么每个人都有不合作的权利和自由。我是从观念上(政治权利)直接否定了道歉的必要,除非你反对这个观念,不足够应付受影响者的直观感受则是另一回事(策略层面)。

雨月:Fai一直在指责那些表达不满的人,说他们不把矛头指向罪魁祸首的政府,而是指向对阻碍港铁者表达不满的人,是弱势者针对弱势者。

其实同样的道理,官员犯了错,示威者不去堵官员的车,反倒阻止同为弱势群体的普通乘客上车,不也是弱势者斗弱势者吗?按你的逻辑,这也是弱智啰?

我不反对不合作运动。但是我觉得示威者如果给普通市民造成困扰,就老老实实道歉。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还给自己找一堆理由,套上许多什么政府先行破坏契约的理论,一有人抱怨就说人家是政府的帮凶。这些理论都有道理,也是示威者的道德优势。但是道德优势也是有限度的,尊重和自己理念不同的人,也是公民的基本素养吧。

Fai:我们恒常需要作出选择,前者或后者。香港人在实际语境里的行动回应了你们对理念的空想。把不影响他人权利当成教条来鞭打正正在争个人权利的人,也不是不道德,只是有些糊涂。

已说了最简单的道理:如果只是给普通市民造成困扰的话,任何大规模,对抗性的社会运动都不可能不造成困扰的,需要考虑的只是大部分当事的民众能不能接受的问题而已。

也就是策略的问题。你的目的是希望阻碍社会运作,对当政者造成压力。你赌的是支持你的人有多少。不扰民的施压运动,我还真想不出来,有什么高见,我当虚心受教。我也觉得很好笑,不构成任何压力,你做来干嘛?要构成压力,必与增加管治成本,即必与对正常状态形成干扰,重叠。我们又不是生活在一个个bubble里。

我只希望在扰民这个问题上“无限上纲”的人能看得到行动者的自觉和自制,这些东西都在现场,不在只字片语。

雨月:@Fai我之前已经说过了,我并不反对这种不合作运动。如果有助于向政府施压,当然有做的价值。我只是想说参与者应当对被影响者怀有一点基本的歉意。这与支持运动并不矛盾。运动可以搞,姿态放低一点。被影响的人当中,可能有一部分人不介意,that's fine; 有另一部分人可能就介意了,他们的诉求也是正当的。我希望大部分人都不介意,但我并不觉得那些选择不体谅的人就应该被批判,他们的诉求就应该被忽略。

Fai 说只需要考虑大部分人选择站在哪一边就可以了。这听起来很像多数人的暴政。Fai 又说我们对暴政者很宽容,反倒对抗议者道德要求高。根本没有这回事。政府做得不好当然更让人不满,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同情和支持这次运动。况且,也不会因为造成困扰就反对,只是希望互相致歉和体谅一下,有利于公民团结。

Fai:@雨月:首先,我在观念上直接否定了道歉的必要。这当然不是说不能表现出体谅和低姿态,但无论是对哪边,在正常社会型态下,我还是希望他们能明白各人的权利边界。观念就是一切。观念改变了,就算再抱怨也抱怨不到抗议者身上,除非抗议者明显理亏,这要看社会主流的判断,正如你所说,这次不是。这漫篇的留言,中心只有一句:合作并非应份。若要挑战,是要挑战这个。

我的确说过这是在赌支持你的人有多少,再一次,这是站在策略层面来说。至于对执政者宽容,有比较才能看到,比如香港人对屡屡故障工程超支兼出现重大疏漏的地铁公司及负责监管的特区政府的态度,比起对这些资本有限以身犯险的抗议者,差太远。责怪受害者(尤其当自己是其中一员时),是荒谬的。看得到,你会自动让出空间;看不到,就会扩大个人损失来增加另一些受害者的道德包袱。这是我眼中你们正在做的事。当然,你们没有恶意。

9. Minagi,回应圆桌话题《“全港大塞车”不合作运动,以瘫痪城市日常生活作政治诉求,你怎样看?

@klose: 很遗憾,我并不是一个支持共产主义的人。至于你所说的国情,这个真的很像是万用药不是吗?如果你从理论上来看,先富带动后富确实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来说,先富者并没能达到一个富人应有的素质而俨然成为了一个暴发户的形象。先富者开始贪污、腐败,还用钱来购买权力,当左派的大学生们站出来要求先富者归还权力和财富时,先富者又镇压了他们。统治者没有能够考虑到这种情况,这确实是他们的失误不是吗?我相信当时会有人提出“要是先富的人不愿意拉动后富的人怎么办”这种问题,毕竟提出这种问题并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思考,但是我并没有看到有什么相关的措施来牵制先富者。甚至还有可能邓小平当时本来就没打算考虑那些后富者不是吗?

我并不满意现在的情况,你认为现在扶贫做得够好了,但是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我自己就是从四线城市爬上来的,我也曾作为志愿者去到更为贫穷的地方,走访几百个家庭,还跟当地政府的官员打了交道,我看到得是越是贫穷的地方为官者越是腐败。若不是亲眼看见这景象,我又怎么会对他们有这么深的同情呢?贪污腐败意味着数据是可以伪造的,是可以通过牺牲更下层的利益来获取的,也是可以通过透支未来来达到的。如果你愿意相信国际信誉一点也不高的中共提供的数据,我也无法再继续往下说下去,但是我希望你能打破阶级壁垒,去下面的世界好好看看。

至于你认为劳动者们不把自己当韭菜就不叫韭菜,那你就错了,因为韭菜形成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下的自愿贡献劳动(以及金钱)者就是韭菜。换而言之,你所说的愿意付出劳动完全符合韭菜的定义。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认为这种僵局光靠所谓的扶贫是不可能解决的,因为扶贫的话语权掌握在先富者手中,而不是被扶贫者手中,即使的确有达到指标的也是治标不治本。本是什么?当年后富者的钱流向了哪里,今天就要从哪里拿回来。唯一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是所谓的“劫富济贫机制”,要么先富者主动放弃自己过剩的财富和过高的权力,要么后富者主动把权力从先富者手上夺回来,并制定法律限制先富者。实际上只要中共还在掌权,下面的人就别想要回属于自己的那份劳动成果。

10. zteng,回应圆桌话题《“全港大塞车”不合作运动,以瘫痪城市日常生活作政治诉求,你怎样看?

被延误上班的市民所表达的支持本身也是这整个不合作运动的一部分。这对抱怨的市民也并非有苛责之意。不过就像你上路游行也有人不参加、不同意、会抱怨一样啊。只是拦车的影响更直接,所以也来自“被动参与者”(通勤乘客)的支持的意义更明确、强烈。如果照其他人所谓的“你的自由 vs 我的自由”论,那那些上街的都该滚回家敲键盘。⋯⋯⋯哎?!可是那样也会把话题变成热门,会影响到其他不想看这类内容的人不看的自由呢😯

再扩展一下。阻车和罢工不是一个性质吗。缩小到一个工厂里或许比较好理解。某部门认为待遇不公、福利不佳进行罢工,那势必影响其他部门分支的工作。如果这个罢工的缘由确是有道理的,其他部门的同事自然不会埋怨因为个别部门罢工造成的业绩损失。比如生产部罢工,销售部出不了货,自然应该怪的是无能的老板。你我都是市民,我认为管理者无能,站出来挡车,你也有同感只是在另外的权衡上觉得自己还不这么做,今日被耽误,雇主如果责备你,那就是他王八蛋加蠢货了,他应该怪引起不合作运动的源头,至少以发声的形式加入到行动中向源头“索赔”。再比如台湾空服罢工,哎呀 可了不得,为了一己私利,还不像香港废青为了形而上的东东拼命(当然其实不是),害我航班取消,所以我就要去游行队伍面前指责他们侵害了我的自由和权益?但是稍微了解就会知道空服的不公待遇也是会影响到我的,便会形成哪怕是无声的支持。这些不合作都是在现有的体制失效造成的后果所激发的,不能在体制内解决,就在日常运转方式外解决,也就决定了日常肯定会被影响。所以“没有任何影响的抗争”这种东西真的非常古怪呢。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