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中国式”制片人王鲁娜:怎么把自己的作品送到世界各大电影节

做制片人,每剪掉一帧,你知道不光是心血还是钱。

制片人王鲁娜。

制片人王鲁娜。摄:kiva/端传媒

特约作者 刘宽 发自北京

刊登于 2019-08-03

#中国电影

对于很多外行来说,电影的“制片人” 是一个相对模糊的角色。事实上在电影业内,对这一角色也并没达成共识。比如 “制片人”在如今的好莱坞电影系统中拥有压倒性中心的地位,很多名气不够的导演甚至不拥有对电影的剪辑权 。而在更多独立电影的欧洲,导演有时候甚至同时会担任制片人的角色。

作为电影工业化的产物,制片人在中国电影业中的职责和话语权,也因此而从来没有官方定论,只有业内的约定俗成。如果说中国的年轻导演还有可以仰望的前辈,那么中国的制片人则鲜有真正公认的标杆、普及的教育体系,或可以称之为传统的经验可遵循。到底怎么当制片人?王鲁娜算是中国走向国际的新一代制片人,她参与制片的电影至今有三部,每一部都取得国际奖项。最初的作品是陈可辛执导的《中国合作人》(2013);一年后是探讨大陆法律题材的《十二公民》(2014),成为第一部在罗马国际电影节获奖的中国影片,还同时获得了上海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

2018年的电影《小家伙》,由俄罗斯与哈萨克合拍,是俄罗斯导演谢尔盖·德瓦茨沃伊十年磨一剑之作,关注亚洲女性在莫斯科的生存处境。该片获得戛纳主竞赛单元提名、最佳女主角;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王鲁娜说自己决定投资这部电影,只用了15分钟:当她看到电影两个手持长镜头中,一位年轻的母亲抛下刚出生的孩子,从产房翻墙逃进冰天雪地的街上,踉跄着来到一个昏暗的地下作坊,和其他女工一起给鸡去血、拔毛⋯⋯一切那样真实又不合常理,王鲁娜当即认定自己看到了一个“戛纳品相的东西”。

第一次见到她是很多年前,她作为一个新创天使投资基金的公关总监在波士顿举办活动,与那些渴望拿到投资的名校学生见面。她穿梭在世界最顶尖的中国留学生中间,从容、淡定。我想像她是一个果断和精明的人,懂得怎么经营自己在最热门的事业当中,见面之后,却发现她是我想像的反面。她真诚地袒露为了弥补自己没有出国的心结,在一家英语培训学校的工作让出身山东、在山东艺术学院就读的她,命运转变般地成为一个电影制片人;她坦白讲述《十二公民》作为电影艺术的失败之处,和她为了节省成本才作出了那些看似高明的决定;而《小家伙》也因为过分小众而放弃了中国市场。她谈起制片人的难题,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把影响力做到最大。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