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探索学院

再访 Ian Johnson:宗教复兴遭遇收紧治理,中国要打一场“灵魂之战”吗?

再访张彦,我们想要了解,这两年中国收紧宗教政策,有没有改变他对中国的宗教复兴及宗教治理的看法?跳出他的作品,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哪些期待?

张彦。

张彦。摄:陈焯煇/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 符雨欣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9-03-15

#中国宗教#Ian Johnson#张彦#探索学院

“这是北京白云观,你们看,那时空无一人。”

2019台北国际书展的公开沙龙上,曾经获得普利策奖(Pulitzer)的美国记者张彦(Ian Johnson)向台下的观众介绍自己的书《中国的灵魂:后毛泽东时代的宗教复兴》。谈到为什么会对中国的宗教现状感兴趣,他在投影上打出一张在白云观拍的照片——那是1984年,22岁的张彦是第一次来到中国的北京大学的交换学生,他和朋友一起捧著出版于文革前的《纳格尔百科指南:中国》(Nagel’s Encyclopaedia Guide:China),骑著自行车哗啦啦地按图索骥北京城里四散的庙宇。白云观是其中一个——但正如文革中被毁坏或封闭的许多庙宇一样,白云观空荡荡的。

端看现在,白云观每逢节假日都会遭遇大批人潮,香炉上的狻猊被游人摸得锃亮。即便是在1951年,白云观也是人们最喜欢去的场所之一,老舍写那时候北京人过春节,元旦那天城内外有许多寺院开放,“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

然而张彦与中国庙宇的第一次会面,却是这样的灰落落、冷清清,这让从小随著母亲信仰基督教的他感到悲观,“中国没有宗教了”。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