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何韻詩:面对恐惧,站在风眼,却不被风带走

她说,身边的事物不断地转,你如何不被带走?站在风眼,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事物,而非被风带走。

何韵诗。

何韵诗。摄:陈焯煇/端传媒

特约作者 余婉兰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9-11-10

#何韵诗

三年前开始,每年九月,何韵诗都会去印度达兰萨拉学习。相对于她所描述,那本应宁静的九月——在不太能收到wifi信号的喜马拉雅山上,内心和外境都慢了下来。每天就听达赖喇嘛开示讲经,和学习佛法。然而今年九月这趟灵修之旅,她脸书写道:“因为死人政府而泡汤”。何韵诗选择留守香港,和香港人共同历经一场动荡不安、烟硝弥漫的反送中运动。

对比2014年的雨伞运动,2019年夏天的这场运动里,她走得更前,角色也更为不同。在另一条至关重要的国际战线上,她形容自己像“导体,或者像接线生”,以连通内外。几个月来,何韵诗四出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挪威、台湾等地,演讲、接受外媒访问和参与听证会,将香港人目前真实的状况和诉求,告诉世界。这场运动最早的“国际战线”始于6月28日的G20(20国集团)峰会,“连登丝炒巴”在峰会举行前众筹300万港币,登报于各国头版,民阵6月26日发起的“G20 Free Hong Kong集会”,以图唤起国际关注,自此运动开辟一条新战线。另一条最重要的“国际战线”,9月17日何韵诗等一行人到美国国会就《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作听证,获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接见,同行有社运领袖黄之峰、学生代表张昆阳、还有法律学者Sharon Hom。何韵诗笑说,自己属于“奇异品种”:“我有文化部分,也代表普通人、从没有参与过政治事务的人。”

“若香港倒下,就会成为中国向外推广极权的跳板。”

然而,无论是反修例运动未开始前,她于5月27日在国际人权会议“Oslo Freedom Forum”发表题为《Under the umbrella:Creative dissent in Hong Kong》的演讲,直接表明“我们不是中国人,也不是英国人,我们是香港人”;还是她在7月8日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例会上,直斥中国政府拒绝履行具有约束力的《中英联合声明》,以及侵犯人权,建议将中国从人权理事会除名;抑或9月17日的美国国会上她提出国际必须介入香港事务——这也是她对香港在国际战线可能取胜的思考:“若香港倒下,就会成为中国向外推广极权的跳板。”如上无论哪一次,她都表现得勇悍坚定,丝毫没有绕避,句句“矢”心。

与此同时,她也不是没有意识到勇悍的代价,中共政权有形无形的威胁和恐吓,这些她都有想过。“譬如我去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或者到美国国会发言,我深明自己每次在中共要对付的名单上,就又上升一级。每做一次训练,就上升一级。”“(我)知道他们会用尽一切方法灭我的声音。但,我尽量不被恐惧盖过,影响一些判断,或者让恐惧噬食自己。”于是,她在美国国会发言时,以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夫人的说话作结: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