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

台湾“小红帽”奋战20年,反性骚扰走到目的地了吗?

社运者常说“没有死人,是过不了法案的。”但倘若没有一些被忽略的个案累积的不满能量,悲剧案件最多只有一天的寿命,无法成为引爆点。但另一个更残酷的角度或许是:有时死了人,也不一定够推过法案。

图:许思慧/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蒋珮伊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8-10-22

##MeToo

1994年3月17日早上,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杨佳羚走进校园时,看见墙上被喷了漆,“OOO无耻,强暴女学生”。不久后她知道了,这是一名同校国文系女学生在昨夜所为,目的是为了控诉该系一名教授对她性侵,并以此告诫其他女同学。

那时的台湾,国民党政府解除戒严令不到七年,台湾师大校风又特别保守。杨佳羚直觉这事会被校方压下,女学生很可能被处分。她那时积极参加“全国大专女生行动联盟”(下称“全女联”),于是向联盟成员通报了这起事件,团队讨论后决定声援这位师大女学生,让她的声音被社会听见。

全女联很快联系上该名女学生,并在联络媒体,两天后由当时台湾主要媒体之一的《中国时报》独家披露案情原委,案情一曝光,这位被指控的教授就向校方提出辞呈。两天后,师大校长批准该教授辞呈。

校方的做法看似明快,却更加引人非议。因为校方没有对被指涉案的教授发动调查或做出行政处分;同时却以“师生恋”、“精神状况不佳”为由强制女学生离校。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