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十论:弱肉强食名利场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图:端传媒设计部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于 2018-07-02

#读者十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Frank佩婷,回应《“民族尊严”与“纯粹足球”:绿茵场上的双重虚构》

政府合法性构建中很重要的两点:提供安全感和操纵符号。

前者只有在危险的时候才会有,但是现在的战争成本十分高昂,所以政府便用各种威胁论来恐吓民众,从而给民众一种“提供了安全感”的错觉。如同Hayek预言的一样,我们已经不约而同地走向了不同形式的专制,并且已经把非自然的“爱国”当作是理所应当。其实如果是为了宣扬足球运动并且提高足球水平,那么各国的俱乐部赛的价值是完全超过世界杯的,所以“民族尊严”和“纯粹足球”是虚构并且相互矛盾的。

2. 新公民,回应《评上海随机杀人案:重建利维坦就能避免悲剧吗?》

中国的时空关系,也就是城市形态是杀人的。在这种时空关系下,每个人都是待宰的羔羊。我们不仅承受着恶性资本主义塑造出的地理空间,而且还遭受着封建意识形态所禁锢,因此人的异化和物化是人类史罕见的。

城市哲学大师芒福德说:人只有在思维形成完整的轨迹时,才能够正确思考和创新(大意)。马克思把言论、思想、出版和新闻这四大自由比喻为人类社会的阳光、土地、空气和水是非常科学的。所以人在被物化、异化的同时,意识形态的阻碍将让人处在随时崩溃的边缘,突发事件就不会少。

在以金钱和权力衡量成功和失败的环境中必然产生这种问题,现在中国的社会所反映出的问题更严重。马克思早就论述这些问题,即对物质、货币、资本的依赖和崇拜,造成精神由物化、幻化和异化的转变。即经济关系的不合理导致人的心智丧失。在这种环境下,人种异化和退化速度急速下滑。

3. 匿名读者,回应圆桌话题《上海小学门前砍人事件,是偶发的暴力案件,还是积压问题的爆发?》

在这个社会,随着贫富的分化,随着社会的分工,社会的各个阶层逐渐的变得不能理解。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又越来越成为一个弱肉强食的名利场。

在这种情况下,弱者要如何自处呢?一方面,他们面对这实际上的生活困难;另一方面,社会又将这一困难的责任归结为他们自己。他们痛苦、却无法发生;他们孤独、然而无人理解。当满腔愤懑,充塞于胸膛之中的时候,就是血流五步的那一刻。

事实上,能够心平气和的讲道理,本身就是一种幸运,这世上的很多人,是没有讲道理的条件的。

我也是曾经面临了困境才明白的这一点。

4. Amelia_Hughes,回应圆桌话题《上海小学门前砍人事件,是偶发的暴力案件,还是积压问题的爆发?》

其实由这件事,我想到的是监控和维稳体制。理性地想一想,它们在今天的中国有没有必要。如果在这么多的监控和维稳下还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又会发生什么。当然,今天的社会矛盾,很多是因为之前的维稳导致的。但现在取消监控和维稳,并不意味着往日积压的矛盾会自动消解。

相反,在国民们对自由没有切身体会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意味着被压迫太久而完全失去理性的占人口绝大多数弱者对被认为是往日压迫者的疯狂报复,也就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谓之以革命。革命的结果又会是什么呢,吉勒斯写的新阶级,也就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弱者不是圣人,不会因为得到了自由就变得仁慈,不去滥用他。很痛心地,但是必须说的是,中国社会,中国国民,中国历史,没有自由生活的传统。要一个五千年都没有经历自由的族群,一朝一夕就运用自由,那就是另一个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

所以,监控和维稳肯定是必要的,在目前的国情之下,但必须要改革。但本届是不可能了,根据新华社的说法,习在上次党内选举时候吃了投票的亏,今年就取消了投票,用约谈的方式确立自己的领导地位。党内民主本届是不可能的了,因为谁提投票,谁就在质疑他的大义名分。而没有党内民主,一切改革都是无根的,都是小平同志一挥手,血洗北京。德国人搞的那些东西,方向对了,但是杯水车薪。在中国,只有政府才有这个号召全国的力量。宗教也是另外一个力量,具体来说,是基督新教,其它的宗教和宗派,中国都尝试过了,没有效果。基督新教可能是最后的希望。

我说这话,是两面不讨好,也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父母身边的人都说中国绝不能搞民主,现在是盛世,你还是孩子,看什么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对他们/我们而言,何尝不是呢,发小都在开公司,朋友在基金会,在开豪车,在子承父业,在期待内调。但对那些砍人的人,那些我不了解的群体,我想,是只要你出身在那个家庭,你就是混蛋的。甚至对于农民来说,出身城市就是罪恶。中国农村新一代那种对城市刻骨铭心的仇恨,在我下乡的时候,让我非常震惊,无法讲理的仇恨。对啊,因为没人跟他们讲过理。

中国的现实是,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都懂但因为利益装不懂,政治局和省委以下利益太大失去理性就真不懂了。北上广和二线城市异议人士几个都懂但没有力量,他们以下因为被欺压太多失去理性就真不懂了。所以双方高层都懂,然而底下都是义和团。

5. fanfanrat,回应《早报:美国马里兰州 Capital Gazette 新闻社遭遇枪击,致5人死亡多人重伤》

前两条新闻在一起看,会发现导致社会degenerate的路径有很多,政治体制的不同并不会导致这种区别。

大陆的愈发集中和刚性的体制自不必说,民主社会遇到的问题,恐怕是一个更加深远的危机:即,民主制度的根源在于理性的公民和共同遵守的社会底线。

在种族问题愈发严重的美国,宗教问题更加严重的欧洲社会,民主政治还能否维持科学和理性的决策,这个跟正在成为帝国的中国大陆一样令人忧虑。

我们面对的世界图景,在未来的半个世纪,恐怕并不那么光明…

6. Sonja,回应《中美科技知识之争:中国的“模仿创新”,合理不合理?》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抄袭、模仿都不过是最基本的竞争,道德与否本来就不是市场竞争在乎的事,而且某种程度上竞争也带来创新、进步。只是这样的模仿抄袭手段长远而言也许不是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毕竟一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发经常意味著背后许多次徒劳的资源和成本,假若知识取得如此容易,那么谁会愿意再投入资源去研发新技术呢?

今天中国站在还后面一点的位置,是抄袭别人的人,哪天中国站在最高点了,也势必会鼓吹起保护知识产权来。

7. Mcdonld,回应《婚恋节目中的中国社会折射:相爱有多真实,相亲有多现实?》

婚恋节目重点:通过拍摄和人为设置的印象将嘉宾刻板化了,呈现光鲜亮丽的外在形象多于深沉各异的内在特质。

如果把那焦虑的社会现象作为节目商机,可能会制造更多问题,而且会恶化。

8. yewail,回应《早报:甘肃19岁女生被教师性侵后跳楼自杀,围观录像调侃者被警方拘留》

我在深圳某台企工厂出差。早上走过厂区里的商店街,目睹一个比我年轻的男生,激动的讲著电话,同时伸出一只脚在窗台大声嚷嚷要跳下去。他显然是钻不出防止跳楼的铁栅栏,就算钻出了,下面也有“防跳网”接著。

同一时间,大量作业员(作业员的外套颜色与工程师不同)在下面聚集并且喊著:“快跳下来呀,x董会可怜你的。”

我走进厂房,跟警卫说有人在xxx像是要跳楼。本来在玩手机的他,抬头望了我一眼,然后视线转回手机,说:“待会儿就通报”

那年2012。

9. Amelia_Hughes,回应《晚报:接受法新社访问,台湾总统蔡英文批评大陆为“全球民主的威胁”

军机绕台,舰队环岛,香港伞运的被秋后算账,修宪,邦交国断交,面对这些实实在在的中国威胁,台湾进行汉光演练,建立美国在台协会新馆,推动台湾旅行法通过,发声反制,是完全有理有节的应对措施。

我来自大陆,但有家人是台湾人,也有很多同学来自台湾。我想说,台湾人的生活真地比大陆要更悠闲,更没有恐惧,更有尊严。台湾人眼睛里面更有活力。不总是这样的,舅父在戒严时期也生怕被抓去关。但现在,台湾人,至少没有对政府的恐惧。真的没有大陆那种恐惧。前几天家人还在街上看到柯文哲市长,只带了三四个随行人员,就在街上走,也有人陈情,说政策不好。柯P真地是坐公车上班。他的儿子,也会失业,也要自己去找工作。如此种种,在中国,怎么可能发生。真是希望台湾能够保持自己这种自由的生活状态。

美国也是一样,问题非常非常多,但是他的人民对政府,是理直气壮的,是不恐惧的。他的政府对人民,也至少是一个服务的姿态。我曾经在华府实习,当时参议院一个听证会刚结束,我们在收拾器具,那些议员正在走出场,看到了我西装革履,还挂着新闻公司的牌子,居然一个个点头致敬起来。这在中国哪里可能,记者翻个白眼都不行。

10. KINSEMN,回应《“不可承受之重”:在卢旺达大屠杀阴影下长大的年轻人》

很容易联想到中国。有年轻的朋友曾吐槽过中国的第五代导演,说为什么老是要拍一些文革题材,拍一些过去了很多年的政治电影。但我却很赞同某位影评人说的一句话:文革电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当下,上一代人愿意倾诉给我们的历史反思太少,也不精确,而社会能给出的历史讨论空间过于逼仄。自建国以来的各项运动,大体上都造成了几代人的集体创伤。在意识形态的严密控制下,创伤不仅没有得到广泛的讨论和解决,反而无形地、沉默地传递到了今天,这或许是造成当下青年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因之一。

历史的断裂造成了对传统价值的全盘质疑,而在现实层面里,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碾压下,又未能重新建立一套笃定的意义体系。所以无论是“轻”还是“重”,都已把青年人撕扯到不可承受的两个极端。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